第032章 法外真法 界外真界
問鏡 by 減肥專家
2023-4-22 10:52
羅剎鬼王怒了!
這壹刻,余慈生出感應,他仍不好確定,這位喜怒無常的神主,此時的情緒是真是假,但至少能夠肯定,羅剎鬼王正用憤怒的情緒沖擊他的心防。
事態剎那間被強行轉入情緒神通的層面。
余慈壹時不會受到幹擾,可這份情緒沖擊,瞬間橫掃出去,就像是燎原的大火,不斷向遠方擴散,只壹眨眼的功夫,就蔓延到這方世界的每個角落。
自然而然的,沒有哪個生靈能擺脫影響。
余慈不知道這片疑似離幻天的廣袤世界,容納了多少生靈,可那種狂躁情緒力量,仿佛可以無限燃燒、擴張,以至於他所能感應到的壹切,都像是落入了熊熊火場,在“高溫”的炙烤下,變得扭曲、灰暗、混濁。
也因為如此,他和羅剎鬼王的“距離”不斷拉遠。
因劍意直指,雖相隔億萬裏,這壹方世界仍如在眼前,並直指羅剎鬼王最核心的生死玄機。
可人力有時而窮,與之相應的氣機變化,由不得他清晰把握,就像羅剎鬼王,也無法在心內虛空洞徹他的虛實。
現在,劍意被羅剎鬼王擋下,直指生死的犀利感應已經不可避免地衰退,而適時掀起的情緒怒潮,則是給這份感應做了最後的屏蔽。
憤怒、憎惡、仇恨……壹層層的負面沖擊,形成綿延不絕的混濁迷障,在這方世界中重新布起,余慈的感應只能是步步後退,以免陷入那再難測度的情緒漩渦裏去。
進退之勢往來掉轉,最終形成了不可抗拒的排斥力量,余慈硬生生給轟出這壹方世界,轟出了深海,壹路轟到了雲層之上。
可如今,東海相關區域,哪還有劫雲呢?
壹念微動,直指生死的劍意虛化,滲入那漫天灑落的星光中,中天之上,紫微帝禦法眼觀照,辰光生滅,無有盡時。
余慈神意渾化其內,知天地動靜、觀萬物生死,茫茫東海,亦難脫其所限。
羅剎鬼王情緒神通,已是巔峰止境,在自身所化的壹方世界中,更是無可匹敵,若非余慈以純粹劍意化入太淵驚魂炮,天外壹劍飛去,成破竹之勢,也未必能到得了她身前。
可不管羅剎鬼王如何神通蓋世,扳回局面,之前的對沖結果是抹消不掉的。
相反,更因為情緒的沖擊、發散,給余慈壹個判斷的參照:
她受傷了!
情緒可以影響身體,身體也可以影響情緒,對於掌握情緒神通的余慈來說,從中可以尋找出大量相關的線索,再與其他方面的訊息相印證,幾乎就斷絕了做假的可能。
但要想知道傷勢的程度,就沒那麽容易。
紫微帝禦居於中天,羅剎鬼王隱於深海,目測的距離不是太長,但事實上,億萬裏的距離,某些修士花費壹生的時間都別想跨越。
而就是在這常人看來不可思議的漫長距離中,甚至是更為廣闊的天地之間,某種影響還在持續。
那是來自於羅剎鬼王的怒火,狂躁的情緒正通過其遍覆真界天地的“蛛網”,急劇擴散。
某種意義上,這就是壹種肆意傳播的疫病,東海周邊眾生都受到影響,且這個範圍,還在持續擴大。
有的人身強體健,意誌堅定,抵抗力強,能夠抗過去;有的則就在不知不覺間,被那負面情緒的陰雲籠罩、侵蝕。
但凡是中招的,不自覺就升起對某個存在——更明確地講,是對余慈的厭惡和排斥之心。
這份心思,或隱或顯,絕大部人連余慈是誰都沒有清晰的概念,更別提其他。
然而其影響也絕不是單純止於情緒層面,而由情緒影響神魂,由神魂影響肉身,由肉身再影響壹切涉及的天地法則。
億兆黎民,百萬修士,能直接驅動利用天地法則的,萬中無壹,可架不住積少成多,更有羅剎鬼王的情緒神通有效加持、聚合、引導,不過是閃念的功夫,實質性的影響反饋回來。
余慈神意與紫微帝禦法相渾然如壹,依舊是感覺到某種可怖的壓力,正向外釋放,那是近乎純粹的敵念與惡意。
壹時間,天厭地棄。
真界在排斥他——這或是壹個假象,就像某個心理壓抑的家夥,覺得整個世界都背叛了他。
問題是,這種假象隨時可以向真實轉化。
羅剎鬼王完全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引導那不可思議的情緒大潮,最終影響到天地法則意誌。
這就是所謂的欺天之舉……
羅剎鬼王真有那個能耐!
如果是半個時辰前的余慈,這種排斥可能會給他極大的限制,法則的排斥,就代表天地元氣的疏離,而如今,堅實踏在真實之域上,這樣的排斥和疏離,影響就很壹般了,最多是破壞他對真界天地法則體系內的感應精度。
反過來,如此明顯的區隔,倒是能讓余慈更專註真實之域,也是最本質的層面。
真實之域中,離幻天和心內虛空,似乎恢復了最初時的狀態,隔著不可度量的層面,遙遙對峙,只是這回,再不是壹邊倒。
羅剎鬼王掀起了幾乎波及整個真界的情緒狂潮,悍然攻來,他則毫不含糊地反攻回去。
相應的在真實之域,在這沒有任何固有法則憑依的奇妙層面,出現了交戰以來,最絢爛的光線軌跡。
余慈就像是壹位頓悟了的潑墨大師,筆鋒甩動,墨汁淋漓,首度在這壹片冷寂荒蕪世界中,書寫下自己的痕跡。
落筆如山,氣韻如煙,法度如壁,真意如劍。
真實之域在動蕩,壹片區域,便像是在水中的墨團,不斷擴散,變化出千般、萬般模樣,壹時定不得形,可它真真切切地在這裏,任是誰都無法否認它的存在。
中天星域,紫微帝禦巍然而立,環繞於外的星辰,莫名染上了層層光暈,彼此交錯相疊,影綽迷離。
天上有視力敏銳者,便可見出,那其中便似有壹支畫筆,筆鋒揮染,自生天地日月,遍點生靈萬物,頃刻間山河就,社稷成,萬靈化育,神明歸位,恍惚就是壹個恢宏廣袤的大世界。
真實之域,虛無之層面,縱橫恣意的“筆鋒”,描畫的圖景,較中天星域所顯示的更為酣暢淋漓。
根本不需要什麽他人能夠理解的法度,完全是隨性而至,看似全無道理的“墨汙”,要到真意化現,才能見出玄妙之處。
可是,更多時候,根本輪不到這些混沌的圖景徹底成就。
余慈和羅剎鬼王彼此鎖定,誰也沒有當初壹舉殺入對方腹地的能耐,事實上,現在想搭起實質性的“橋梁”,都非常困難。
往往是某方“世界壹角”,剛有數筆勾勒,便在同樣混沌的力量的撞擊下,陡然崩潰。
那尚未完全成形的殘缺、破碎法則散落,又被雙方真意染化,其中蘊含的殺意情緒,彼此對沖,扭曲變形,已經大大失去了余慈和羅剎鬼王的本意,也沒有了存在於真實之域的資格,紛紛“墜落”到了真界之中。
對余慈和羅剎鬼王來講,這不過是交戰時毀棄的廢渣,可壹旦“落入”真界,與天地法則體系碰觸,就變成了不可測的變數。
某些與法則體系嚴重悖離的也就罷了,很快就會被天地法則意誌以雷霆萬鈞之勢轟殺,但壹些似是而非,或者有著極強變異性的“碎片”,卻是會迅速融入天地法則體系之中,聚合元氣,化生靈光,成就實體。
那些“幸運”的人們可以看到,在中天星域外圍的無邊夜空中、在寒煙將盡的茫茫東海之上、更多的是則是在廣闊的海天之間,千奇百怪的妖魔鬼影,或是壹鱗半爪的神兵仙禽,交錯撞擊,仿佛是神仙妖魔之間,正進行壹場慘烈的戰爭。
這是壹個轉換的過程。
是真界對真實之域的兩方創立法則的“解讀”,是必不可少的過程。最終形成壹個天地法則體系能夠“描述”的存在。
絕大部分“妖魔鬼怪”存在的時間,都會非常短,壹方面是法則不夠完整,另壹方面,也是它們最本質之處,還是與真界格格不入。
可越是如此,越使得這場“戰爭”撼動人心。
“有幸目睹”的修士,也就是能夠飛到劫雲之上,或者不受劫雲影響的。要麽是趕路的步虛強者、長生中人,要麽就是生活在此界幾個門閥大宗、大型城池中的修士。
這些人,絕大部分都是修為有成,心誌不凡者,沒有幾個愚夫愚婦,什麽神魔仙家之類的想法也許會有,但和世間俗人所思所想迥然不同。
他們也會頂禮膜拜,但參拜的對象,不是所謂護佑福祉的神明,而是真正具無上神通,操生殺大權,定壹界沈浮的大能者,是對力量、神通、境界的贊佩和臣服,恐懼和向往。
故而,海面之上,星空之下,壹應異象,再怎麽壹鱗半爪,再怎麽變化莫測,對這部分修士而言,也可說是直指無上妙詣的捷徑,是參悟法門神通的機緣。
天地之間,不知有多少人看得如癡如醉,渾然忘我。
相應的,贊嘆服膺之心,油然而生。
殊不知,便在這部分情緒興起之時,真實之域中,余慈正自微笑。
在極其精微的情緒層面上,余慈的掌控力和羅剎鬼王沒法比,做不到羅剎鬼王那般宇內布網,欺天瞞地。但他有壹個優勢,此時星力壓落真界,無垠星空幾乎覆蓋了每壹個角落。雖然是有劫雲擋下,但也起到了篩選的作用,影響到的,正是此界最精銳的那壹批人。
他們親眼目睹了紫微帝禦法相成形,見到那場不可思議的“戰爭”,能夠解讀出更多的信息,自然也受到更大的影響。
以紫微帝禦法相的威嚴,震懾人心,使“厭惡”、“恐懼”等負面情緒不自覺再度轉化,也就間接達到了壓制負面沖擊的效果——要知道,尋常黎民百姓,對天地法則的影響力,成千上萬個加起來,都未必能抵得過壹個修煉有成的修士。
也許因為數量上的極致差距,大勢難以扭轉,但總不會羅剎鬼王輕易得手便是。
余慈壹旦分神關註真界,對這邊的天地法則體系給予的壓力,也有了壹定認知。
中天星域,那壹方世界的結構,是他在真實之域境界的直接映現,目前越發地完整、具體,細節在不斷地充實。可相應的,天地法則體系的壓迫力量也越來越強。
這裏所謂的“壓迫”,其實與正常修士面對的“天劫”關系越來越小,更多的是法則結構整體“塌陷”,造成的惡果。
余慈在真實之域搭起的“架子”越是穩固,相應的對真界天地法則體系的扭曲之力越強,“塌陷”的幅度也越大。
但在相應局域,天地劫數反而沒有形成特別明顯的表征,或者這算是另壹種形式的“病入膏肓”?
唯壹反映其深層變化的,恰恰是紫微帝禦周圍形成的那方世界。
其細節不斷豐富、詳實,其範圍卻在不斷地縮小,最終僅化為壹輪圓光,虛懸於紫微帝禦法相腦後,至此穩固不變,其天地萬物化生之景,亦是返璞歸真,盡轉虛無。
便在此刻,“塌陷”終於休止,內外力量達成了暫時的平衡。
可相應的,天地法則體系的整體結構,也固化在了這扭曲的節點上。
以億萬計的法則,從動靜、生死等根本法則起,壹路擴散到幹、枝、葉、脈的每個角落,從上到下,從裏到外,都發生了或多、或少的“變化”和“偏移”。
也許,相對於縱橫不知多少個億萬裏,廣袤無邊的真界而言;相對於上下無數層次,結構復雜如天羅地網的天地法則體系而言,這些“變化”和“偏移”造成的影響,會隨著空間結構和法則層次的復雜程度,不斷地分化、削弱。
可影響本身是不容否定的,其影響的深遠程度更是如此。
茫茫世界,四極八荒,億萬生靈,陡然間就是心神恍惚,雖只壹瞬,卻也在心頭留下了或深或淺的印痕。
從這壹刻起,也許有些人的壽元會自然而然地增長那麽壹絲;有些人運使符箓、咒術會變得更流利壹點兒;有些人解悟法訣的速度會更快壹些。
與之同時,有些人煉制的丹藥火候可能會出差錯;有些人會莫名地情緒暴躁、心神不寧;有些人會突然諸事不順、黴運連連,甚至丟了性命。
所有的壹切,都可以追溯到這裏,形成完整的鏈條。
余慈就在這裏,用這種方式,告示八方:
某在!
某在!
任何壹位具有自我意識的生靈,都可能會形成這樣的認知,發出類似的宣告。
可壹個尋常人,在心中自詡也還罷了,若真在大庭廣眾之下,收獲的不外是冷遇和白眼。
唯有出類拔萃的強者,宣告之時,才能收獲敬仰和恐懼。
還有破劫長生之輩,無需做什麽宣告,但凡有此念頭,自有天地法則意誌的承認和響應。
至於幾近修行止境的地仙、神主壹流,不用認知,無須宣告,只需站在那裏,天地法則體系便發出呻吟,萬物眾生均莫名惶惑。自然地,此界壹切水準之上的強者,也都會有相應的感覺。
作為近距離目睹的幾人之壹,張天吉的感觸更為復雜,他茫然立於雲端,數千年修行的經驗意念,卻難以盡析其中莫測的玄機。
直到他聽見壹道悠遠的鐘聲。
“當!”
清越的聲音,仿佛是從美玉之質上發出,節節入雲,悠揚動聽。常人只會奇怪,哪裏來的鐘聲,可此界強者,感應範圍越是廣大,就越能見出其妙。
不管哪處地界,哪怕相隔千裏萬裏,鐘聲竟是同時抵至,沒有任何先後之分,完全繞過了聲波傳遞的速度限制,仿佛是化身億萬,聲聲入心。
“叩心鐘!”
雖說鐘聲玄妙,僅憑音波流蕩,無法明確其發端,可張天吉又豈會不知其來歷?
他深吸口氣,往回扭頭,只見他東南方向,壹層瑩瑩紫氣,沖破了劫雲覆蓋,鋪展開來,仿佛是天門開啟,其中有無邊勝景,宮闕綿延。便在其中某個區域,壹口巨鐘虛影,微微波蕩,向九天九地,諸方世界,蕩送天音,以為禮儀。
僅在鐘聲之後,赫赫強芒,發於東海,裂空斷雲,劃分昏曉。
又稍過片刻,極北之地,血凝墨色,恍若心核,漲縮轟鳴,有如擂鼓。
八景道鐘、碧霄劍鳴、天魔心鼓……
三大門閥,先後響應,聲勢喧天,壹界震動。
但某種意義上,這只是此方世界應做的合理反應。
這還並不算完,在北地三湖,在滄江兩岸,在繁華南國,在天裂谷畔,壹道接壹道的靈光射空,在劫雲之上化形,縱然比不得三大門閥照耀真界的強勢,依然能夠鎮壓壹方。
張天吉也在其中,勉強辨出了自家龍虎符箓的影子。
“都是定星之寶,示警法則之變。回去門中,怕是又要熬白幾根頭發……還好,仍在天地大劫期間,還有緩沖的余地。”
便在張天吉以為行將至此結束之際,更遠遙的天外,忽有恢宏禪唱,如旭日之升,光照大千,西方天域,幾乎映成白日,更隱隱映出靈山金頂,無邊極樂世界。
佛國禪唱!
怎麽西邊那些和尚也來湊熱鬧?
自劫起東華山之後,西方佛國確實與東方修行界交流頻繁許多,甚至聽說,他日勘天定元,也要伸壹把手。可張天吉壹直缺乏直接的感觸,直至此刻,才有了更直觀的認知。
“西方佛國,幾自成壹界,封閉得很,天地法則體系都有不同。那邊做出反應,難道已經影響了過去?”
張天吉理解不了,他已經算是好的,此界九成九的人們,根本不會察覺到天地法則體系的微妙變化,渾渾噩噩,逆來順受。
可相應的,他們也不會受到太多影響。
真正困擾的,是此時搖曳在劫雲之上,撼搖九天的各路靈光、法音、真意下方,那些立誌於榮登巔峰之位,跨入無上境界的人物;還有那些要延續宗門傳承,維護勢力地位的宗門高層。
此時此刻,這批真界最頂尖的人物,正壹個個絞盡腦汁,苦苦思索。
反應永遠都是壹個彼此的過程。
余慈神意與中天紫微帝禦法相同化,在真實之域開辟壹方世界,也在真界烙下自己的痕跡。蕓蕓眾生,因他而驚悸;四極八荒,因他而顫抖;門閥大宗,因他而群起響應。
壹應變化回饋入心,他焉能不為所動?
紫微帝禦法相自然變化印訣,坐鎮中天星域,灑落無邊神意,遙感壹界,呼應諸方。
在真實之域,剛剛有壹些模樣的別樣天地之中,分明湧起了無量混濁之海,那是億萬生靈的渾噩意念聚化而成,只是很快,又在諸天星力的運轉之下,凈化驅離。
饒是如此,亦在其自辟天地間,留下了隱隱的“沖刷”痕跡,隨他意念生滅,隨時可以再度漲潮——那是生靈欲望的執念,尤其那些身具“靈性”,與搭建這壹方天地的動靜、生死法則頗具緣份的人物,都使余慈有感於心。
也是這壹緣故,當此法相立於中天,四方鐘鼓相和,琴劍共鳴之時,又有壹部分修士,甚至還有凡俗之輩,莫名心潮湧動,不管見或不見,都仰望天際,神思緲然。
這就是真正的神主之能。
冥冥之中,不可思議的威儀加持其身。
冥冥之中,不可思議的神通加持其身。
冥冥之中,不可思議的因果加持其身。
余慈挾太玄之妙詣,共同搭建了這壹方根植於真界,卻又超拔於真界的奇妙天地,也使得自己成功在真實之域站穩了腳跟。
當壹個人不需要再為“立身之地”傷腦筋的時候,思維總會變得從容起來。
再加上與他此時的境界相匹配的眼光和神通,他總算有余暇,真正去感受對手的狀態。
此時的真界天地法則體系中,其實是有兩處“塌陷”,壹處屬於他,另壹處屬於羅剎鬼王。
兩處塌陷,就像是兩個巨大的漩渦,不斷扭曲撕扯既有的體系結構,使得相應或相近的法則,幾有崩解之勢。
其實本不至於此,然而天地大劫期間,本就是法則體系最為混亂、最為敏感之時,這種趨勢就特別明顯。
余慈心中又是微動。觀真界各處,靈光穿雲,搖曳變化,每壹處,都是強橫真意,顯化其中。
可竟然沒有任何壹處,堪與他和羅剎鬼王相提並論的。
都是赫赫門閥,煌煌大宗,地仙大能怎麽也該有十幾位,又不盡是論劍軒那類不受天地法則約束的劍仙,怎麽都如此“低調”?
壹念方動,真實之域忽生動蕩,在離幻天和心內虛空交鋒對抗的區域之處,又有人揮下筆鋒……
不,是直接投影顯化,形神俱妙,繼而稽首:
“貧道不才,欲厚顏作壹回和事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