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藝術家

七七家d貓貓

都市生活

萬裏無雲,烈日當空,蔚藍的天空如同水洗過壹般,幹凈而清澈,絢爛的金色陽光毫無阻礙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325章 視角轉換

災難藝術家 by 七七家d貓貓

2023-5-18 19:57

  原本,紀敘是沒有想要告訴陸潛的,他不希望打擾陸潛的工作,但陸潛似乎總是擁有這樣壹種能力,讓人放松下來卸下心防的能力,不知不覺地,腦海裏的煩惱就這樣壹股腦地說出來,零零碎碎地、七七八八地。
  壹直到全部都說出來,就好像倒垃圾壹般,心情終於舒暢起來,仿佛肩膀之上的重壓減輕了些許,然後紀敘才意識到,自己好像說太多了。
  “……阿潛,妳聽聽就好,不用擔心,這些事情就交給我和修仲均處理就好,妳的任務就是好好拍攝電影。”
  紀敘撓了撓頭,擔心自己可能會打擾到陸潛的創作思路——
  看看平時陸潛的工作就知道了,導演需要掌控全局又需要註意細節,精力和體力層面的消耗都不可小覷;而且,這還是壹份需要藝術創造力的工作,這與制片人的工作是截然不同的。
  陸潛卻是輕輕頜首,“那是當然,這些事情肯定需要妳們處理,我是壹點興趣都沒有的。”
  那理所當然的姿態讓紀敘楞了楞,啞然失笑——這才是熟悉的陸潛嘛。
  不過,陸潛話鋒壹轉,又接著說道。
  “妳擔憂的問題都非常現實,也是所有導演以及小型公司需要面臨的問題,老實說,我覺得大門影業現在也還是沒有能夠很好地處理這些問題。”
  大門影業沒有自己的發行渠道,所以他們出品的藝術電影也同樣需要面臨相似的問題,區別就在於他們擁有自己的公關和宣傳部門,無論是發行還是頒獎季,總是能夠擁有更多解決辦法的。
  然而,大門影業至今為止在電影節和頒獎季的收獲還是太少太少,壹方面是因為他們自己項目的風格所致,恐怖/驚悚電影確實很難在藝術市場打開局面;另壹方面則是因為他們的公關部門還是缺少手段。
  也正是因為如此,大門影業的發展前景始終沒有能夠明朗起來,哪怕已經躋身七大行列也依舊處於戰戰兢兢的狀態,歸根結底,他們暫時還沒有能夠形成壹個盈利的良性循環模式,每次投資新作品都在冒險。
  同樣的理由之下,大門影業才壹直在尋求建立自己的發行渠道,試圖擺脫發行公司的牽制,打開全新局面。
  所以,陸潛的吐槽是正確的。
  紀敘不由就笑了起來——如果就連大門影業都仍然如此,那麽藍鯨影業又何須擔心呢?這應該是陸潛話語裏的深意吧?
  陸潛只是蜻蜓點水地吐槽了壹句,話語沒有停頓。
  “電影節和頒獎季需要實力,卻也需要壹點運氣,強求不得,但對於藝術電影的發行和盈利,我有壹個想法。”
  陸潛的話語讓紀敘的眼睛微微壹亮,有些意外又有些激動,卻沒有多說什麽,只是期待著陸潛的下文——
  其他人不知道,但紀敘非常清楚,陸潛不喜歡管理和經營的工作是事實,然而陸潛對於市場擁有先天的敏銳也是事實。
  陸潛也沒有賣關子,他對商業模式和運營確實缺少了解,而且也欠缺興趣,但他依舊能夠提供壹些不同的視角和想法,由紀敘和修仲均來判定可行性。
  “對於傳統電影公司來說,他們都知道拍攝藝術電影是不賺錢的,所以大多時候都是用商業電影的盈利來貼補藝術電影的制作成本,反正藝術電影也不需要燒錢。”
  “但這裏有壹個疑問,藝術電影的確不賺錢,然而卻有電影公司源源不斷地繼續投資拍攝藝術電影,為什麽?”
  “對電影人來說,我們可能說想要創作藝術,但對電影公司來說,他們並不想。”
  利益之上才是商人的本質。
  紀敘的思緒跟著陸潛的話語轉動,順勢提出了壹個想法,“他們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名譽和榮耀,就好像打造品牌壹樣,用那些獎項光環來形成品牌形象。”
  獎項,它所蘊含的利益遠遠不止是榮譽而已。
  陸潛點點頭,“對,也不完全對。”
  “妳可能會因為壹位金冊獎最佳導演而走進電影院,卻不會因為流光影業擁有三百部金冊獎最佳影片而無條件選擇流光影業出品的電影。”
  陸潛如此簡單直白的話語讓紀敘張了張嘴,終究沒有能夠反駁。
  的確,獎項對於電影公司品牌形象至關重要,但僅僅依靠著壹個理由就持續投資拍攝藝術電影嗎?
  顯然不是。
  這裏需要強調壹下頒獎季的概念,什麽是頒獎季?頒獎季又是如何形成的?
  所謂頒獎季,就是每年十壹月開啟,壹直到二月金冊獎為止的壹個季節,因為大大小小的頒獎典禮數不勝數而得名,但現在頒獎季已經形成了整個體系,並且擁有了商業效應——
  壹部電影,如果能夠得到金冊獎提名,那麽票房就可能上漲30%到100%;如果能夠更進壹步贏得金冊獎,那麽票房又可能繼續上漲100%到300%。
  當然,這些數據只是簡單舉例而已,實際數字還是需要具體分析的,只是說,壹座金冊獎獎杯是能夠帶來實際收益的,從票房到藍光影碟再到後續相關發行渠道全部都是如此。
  而整個頒獎季就是圍繞著最權威最盛大的金冊獎逐漸發展起來的,前期在頒獎季大大小小的頒獎典禮上贏得提名、贏得贊譽、贏得獎項,壹切都能夠成為電影宣傳造勢的光環,但最終目的都是瞄準金冊獎。
  也就是說,頒獎季的概念能夠形成,歸根結底就是因為在頒獎季大放異彩的作品,是能夠賺錢的。
  名譽和榮耀,這非常重要;但利益,更加重要。
  “……利益,紀同學,利益才是電影公司願意繼續拍攝藝術作品的原因。”
  “頒獎季的利益鏈說明了什麽?”
  “雖然商業電影的受眾面更廣,但藝術電影的受眾面也不窄,有著大把大把觀眾會專門前往電影院觀看金冊獎最佳影片得主。”
  “過去十幾年,金冊獎最佳影片最終票房超過十億的,其實也不止壹只手了。”
  歸根結底,電影公司還是需要利益驅動。
  “但是,為什麽大部分藝術電影的市場票房如此艱難呢?”
  “很簡單,大海撈針。”
  “想象壹下,商業電影總是相對輕松簡單的,連續看十部爛片,然後才找到壹部佳作,不喜歡依舊是不喜歡的,但至少負擔比較小。”
  “藝術電影往往比較復雜也比較深沈,觀看十部平平的藝術電影就為了尋找壹部好看的佳作,卻需要消耗太多精力,又有多少人願意?”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