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系統來大唐

農家壹鍋出

網遊小說

開元二年,四月,柳綠枝頭。
長安城東通化門外七裏處,灞水流經。
灞水東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825章 今年計劃為哪般

帶著系統來大唐 by 農家壹鍋出

2022-8-28 21:19

  小雨稀稀拉拉下起來,種大棚的人開始忙碌。
  大棚是絹帛鋪就,采光不好,散熱還快。
  雨水打到布上,不但增加了重量,還往下滲。
  農戶開始為大棚苫草簾子,等雨停了再把草簾子取下來。
  大棚還不能撤,要等到五六月份,其他的菜陸續出來,才能獲得更多的利潤,尤其是黃瓜。
  黃瓜要求的地區平均溫度高,李易的科學說法是十八度。
  “今年看樣子沒有太亂的事情,適合恢復民生,繼續修路,張九齡在廣州呆著了,不急著回來。”
  李易又抄完壹本醫書,覺得差不多了,醫書有許多本,內容重復的多,還有的是有所增改。
  他不用每壹本都抄,把內容綜合到壹起即可。
  放下筆,他嘟囔著考慮今年的事情。
  他知道壹些歷史已經改變,最容易反叛的降戶都被遷徙到旁邊,少了壹次打仗,救了好多人。
  李隆基沒跑去洛陽,呆在長安。
  官員的職務跟歷史上差很多,張說跑河南府去了,畢構沒死。
  魏知古依舊當著他的工部尚書,宋璟身兼兩個尚書。
  歷史資料上記載郭知運在七月份的時候於九曲地區又打了吐蕃壹次,很成功,今年還會不會打?
  蘇祿部今年是否還會引吐蕃和大食要打大唐四鎮?
  營州都督府變成了四個都督府,並州那裏又有不少降戶,資料上是置天兵軍。
  現在是置天兵軍,還是繼續往內地遷?
  占城稻種子有了,自己種,河南府種,洛陽壹帶開始攤租入畝和收稅。
  “恢復中書省、門下省、黃門原來的名字,這是小問題,隨便。
  還有恢復不管什麽事情,史官都要記錄的問題,這個……莊子不用。
  對,永樂公主嫁契丹王,不行,咱不嫁,有本事他反,打不死他。
  乾元殿編書的事情,其實我給抄出來也沒問題,不,浪費時間,他們編去吧。
  字典如今可以了,辭海不急,多賺錢印字典,租給百姓,便宜點租,壹個月壹錢……”
  新的壹年了,李易琢磨哪壹個歷史的東西可以用,哪壹個變動後自己如何掌握。
  他發現了,歷史的資料越來越偏離。
  在他影響京兆府的時候,朝堂的稅收增加,情況就不同。
  ……
  長安城中的冰雕化了,百姓幫著給送出去。
  街道清理幹凈,不然下雨化水,顯得潮濕。
  雪橇顯然是不能走了,好在修到各個縣的路是由石子鋪就,主路不那麽泥濘。
  大家等著水網的水能夠行船,便能踩著船往來。
  京兆尹下令,要求百姓繼續燒炕,春季潮濕,寒風透骨,再堅持燒壹段日子,以免生病。
  源乾曜在宰相的位置上被弄成了京兆尹,顯得並不是很消極,反而積極起來。
  至少他還在長安城裏當官,官職不算小,敢抱怨,就直接放到地方當刺史。
  京兆府的百姓都在等,等茶葉,茶葉壹旦能夠采了,他們會采來賣到李家莊子。
  百姓知道李家莊子用茶葉賺到幾十上百倍的錢,卻不覺得自己虧。
  李家莊子若是茶葉賺得多了,保證還要拿出來幫忙修路和改善民生。
  在百姓眼中,相當於自己賣了茶葉還撈了好處。
  以前壹說修路,大家不覺得如何,路好不好,該走還是走。
  當整個京兆府的路全好走,村村通時,百姓終於發現不壹樣了。
  往來速度比以前快好多,大量的牲畜應用後,節省的時間能夠幹不少賺錢的活兒。
  在百姓為今年的好日子準備時,李成器跑過來找李易。
  “路好走之前的最後壹批還算鮮的東西,省著點吃。
  等天暖和了,不反潮,今年登州就可以繼續運凍的東西過來,去年冬天儲備了很多冰。”
  李成器過來送凍的海鮮,包括牡蠣、扇貝、帶魚。
  海白菜就不用了,海白菜和海帶,也就是價格很高的昆布,曬成幹即可。
  “海白菜賣得還行?”李易問起看上去最不值錢的東西。
  蝦、帶魚,他吃了僅僅是自己滿足口腹之欲。
  “好賣,價錢高了,報紙上壹說吃了不得大脖子病,大家都買,還說什麽鐵呀、鋅呀什麽,百姓信妳。”
  李成器不知道該抱怨,還是該高興。
  他派人到海邊買海白菜,價錢高了。
  以前是給個人工費,海邊的人就幫忙撈,沒人吃,都餵鴨子。
  報紙壹出,李家莊子說這東西好,百姓立即開吃,報紙又不僅僅是在京兆府發行。
  海邊的人開始自己撈,撈完了曬,曬幹了賣。
  商人跑過去買,李成器派的人過去,額外掏錢。
  要不是相互熟悉,海邊的人知道那些人跟長安灞水李家莊子有千絲萬縷的關系,價錢更高。
  依仗著李家莊子的名頭,海邊民眾才給出優惠價格,限量。
  並揚言,若李東主親自來,所有的海白菜全送,妳們不行。
  “易弟,各處海邊的人都說,因為妳說什麽東西好,他們才去撈什麽,然後曬成幹多賺錢。
  說希望妳過去,到了他們那裏就是到了家,他們什麽都能保證。妳現在是……”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李易笑著把高適的壹首詩的兩句說出來,現在高適還沒寫呢。
  “好詩!”
  “抄的。”
  “知道。”
  “其實吃不到海產品,菠菜和芹菜、芥菜也行,對內地人來說,多吃菠菜沒錯,雖然草酸高了壹點,另外豬肝也挺好的。”
  李易推薦起菠菜,人家國外為了讓人吃菠菜,專門拍的動畫片。
  “寫在報紙上,豬肝腥,除非是醬、鹵的,炒的壹般人家條件還不夠。”
  李成器覺得宣傳的事情經過報紙才是最好途徑。
  “煮好了蘸蒜醬,醬油方子我都公布了。”
  “雞肝、鴨肝、鵝肝、羊肝呢?”
  “都行,關鍵是養殖要跟上,沒有家禽和牲畜拿什麽吃?”
  “今年有什麽計劃?朝廷要不要提前準備?”李成器就是過來問此事。
  新的壹年了,政事堂的人在看李家莊子,李家莊子是風向標。
  李易想了想,回道:“今年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業要擴張,新的紡織器械對紡織市場有壹定沖擊。
  內部消耗和對外出口要雙舉並進,地方要鼓勵探礦、采礦行業從業人員……”
  李易開始說起大唐地方建設問題,工業得推進了,在占城稻能夠於其他地方種植之後。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