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系統來大唐

農家壹鍋出

網遊小說

開元二年,四月,柳綠枝頭。
長安城東通化門外七裏處,灞水流經。
灞水東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363章 芬芳濃淡茉莉花

帶著系統來大唐 by 農家壹鍋出

2022-8-28 21:19

  “我們互相學習,我對針灸、把脈、診斷和開方上有許多不足。”
  吃完了飯的李易,找到了同樣剛剛吃開心的三十個太醫署‘年輕’壹代頂級太醫。
  換了任何壹個行業,李易即便本事差壹點,也會忽悠對方。
  唯獨在醫學上,他承認自己許多方面有欠缺。
  商品可假,人命是真。
  被派過來的太醫們不知道啊,他們以為李易謙虛,紛紛跟著謙虛。
  “我這兩天,先為大家抄壹個醫學基礎入門,醫學史方面的就不用看了。”
  李易對三十個人說,他非常重視。
  二十五到三十歲的太醫,相當於他那時同齡的科主任,嚇人不嚇人?
  這些太醫可不是先上幼兒園,然後九年義務教育,三年高中,再考醫學院,本科、碩士、博士。
  他們應該是從幾歲的時候就開始學習中醫。
  別的孩子小時想吃糖,他們在吃大蜜丸。
  其他的孩子在搓泥球玩兒,他們在看著大人搖水蜜丸,也跟著上手。
  三十個人,此生獻給醫學,不會再有其他的行業去選擇。
  他如是想,帶三十個人去主院樓,交代壹番。
  讓五十個人與三十個人學習中醫,又告訴三十個人先向五十個人詢問壹下新醫的基礎。
  回過頭,他去寫教材。
  抄的時候把沒有用的話全刪掉,只選知識的內容。
  皇城裏辦公的崔日用今天比較興奮,他早早把值班的人派去藍田縣,看醉仙居的情況。
  值班的人已經很困了,卻不敢抱怨,喝口熱茶,用冷水洗臉,強打精神,四個人壹起出門。
  崔日用沒高興多長時間,被姚崇喊去。
  “崔尚書,妳在藍田縣的官員位置增加的事情作得不錯,在增加位置的時候,給了官員歷練的機會,又能相互監督。”
  姚崇上來就給點贊,把崔日用美得快找不到北了。
  “姚相,這些都是某份內之事。”崔日用極力控制著不讓自己飄,謙虛。
  “妳不要妄自菲薄,法子好,正巧,另外十九個縣,應照此策行事,這是所有的名單,妳拿回去看。
  該考核就考核,不要因為政事堂三人給妳的名單,妳就直接定下,要秉公辦事。
  老夫與陛下說了,陛下對妳亦是稱贊有加,說此法可在京兆府由妳推行。”
  姚崇遞給崔日用壹份名單,裏面就是四十二個學子的資料。
  藍田縣三個,其他十九個縣各二人,壹共四十壹人。
  包括另外五個藍田縣官員的各自有門路選上來的人。
  “本官定然信得過政事堂,承蒙陛下看重。”崔日用暈乎乎地拿著名單走了。
  姚崇撇了下嘴,他根本沒和李隆基說,怕陛下壹生氣,直接砍了崔日用。
  那樣剩下的十九個縣的官員沒安排好,缸誰來頂?鍋誰來背?
  想了壹下,姚崇帶著關於蝗災後續的思路去找李隆基。
  李隆基正在愉快地批奏章,什麽地方要增加折沖府的預算了,他直接讓裁撤掉,不用增加了。
  哪裏要修水利工程,他轉到工部,要求工部拿出來當地情況的報告。
  吐蕃和突厥邊境的州府請求增加糧草和軍械,給,哪怕妳們貪都無所謂,但誰沒頂住,別怪朕心狠。
  姚崇找到來的時候,李隆基居然邊批註邊哼哼歌。
  “好壹朵茉莉花啊好壹朵茉莉花啊……”他從李易那裏學來的,李易喜歡哼哼這首歌。
  茉莉花的變調太多了,多到數都數不過來。
  關鍵它還是西方歌劇中第壹個被引用的中華民間曲子。
  李易隨口給李隆基唱出兩種,壹種是李隆基現在哼哼的。
  另壹種是:好壹朵美麗的茉莉花……
  姚崇站在那裏聽,聽壹聽,忍不住跟著哼哼。
  李隆基又批完壹本,擡頭笑著問:“姚卿匆匆而來,可是有好消息?”
  “臣近日頻發文書,催太行山所處之州、府,學河南府。有地方官員卻上宰相書,言說臣所慮過甚,臣請門下壹同下書。”
  姚崇抱怨,我這個紫薇令單獨說話不好使了,地方頂著我,來吧,把門下省壹起帶著。
  李隆基搖搖頭:“姚卿何必如此,誰不聽話就把誰調回來,朕這邊組個了團兒。”
  “什麽團?”姚崇很自然地問。
  “大唐皇家第壹巡查團,都是些壹心為國著想的老臣,與另壹個罪臣巡查團相互照應。”
  李隆基還是那麽快樂,在他發現李易行政、經濟、計謀都厲害的時候,他覺得天是那麽藍。
  不想專門問,都能知道為民之策。單獨問的話還用說麽?
  而越是這等情況,越不想問,不急,滿朝文武呢,讓他們先想辦法。
  姚崇聽了什麽巡查團,再壹對比剛剛弄出來的罪臣巡查團,馬上明白是什麽意思了。
  他驚愕地張開嘴,滿臉不敢相信的神色。
  翻譯壹下,通俗講就是:臥槽,我了個草,誰他娘的出的註意?保護陛下的名聲,還把人給弄下去了,厲害呀,比自己還牛逼。
  姚崇深吸口氣:“李易之才,確實非同小可。”
  李隆基沒接這個話,心說還用妳提壹句?我易弟當然厲害了。
  他只是說:“姚卿放手施為。產糧之地,不可輕乎。”
  姚崇安心了,告辭離開,準備收拾人,誰不聽話便把誰調回來,對方估計壹聽進長安,或許還很高興。
  他之前算計了崔日用,還不知道,李隆基等著事態平穩後,要把他也放進團兒裏。
  因為他的兒子們所作所為太過分了,仗著現在他權利大,肆意妄為。
  說白了就是想自己賺錢沒本事,然後在官場上批條子,和李易那時之前的壹段歲月的各種二代沒什麽區別。
  歷史上也是如此,李隆基沒等多長時間,覺得老臣被收拾得差不多了,便把姚崇拿下。
  至於罪什麽的,不過是借口。
  “唉!”看著姚崇離去的身影,李隆基嘆息出聲。
  他知道,這天,終究是要變;這人,終究是要換。
  不同的是,不會像之前那般殘酷,自己的會留下好名聲。
  “易弟呀,我更不能讓妳當實權官了,妳就在外飄著,進來容易出去難。
  那歌的句子怎麽頌來著?哦,塵世如潮人如水,只嘆江湖幾人回。”
  李隆基說著又翻看壹本奏折,仔細看看,笑了。
  益州送來的,很多人聯名,壹副為國為民的樣子。
  他搖搖頭,嘟囔:“蜀地益州來的,要推廣鉆井之技,以利民生,當朕是傻子?朕的鉆井集團馬上就開始了,更利民生。”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