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系統來大唐

農家壹鍋出

網遊小說

開元二年,四月,柳綠枝頭。
長安城東通化門外七裏處,灞水流經。
灞水東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125章 民生治本或治標

帶著系統來大唐 by 農家壹鍋出

2022-8-28 21:19

  平板車推來,擡上去,李易繼續心肺復蘇,壹路沖向搶救室。
  進去給氧、查心電圖、註射腎上腺素、地塞米松靜推……
  不到壹刻鐘,余懷德睜開眼睛。
  “別動。”李易說壹聲,再查心電圖。
  然後把氧氣罩摘了,換成鼻吸。
  “我……”余懷德似乎對場景的轉換有些不適應。
  心中問出了靈魂三問,我是誰、我在哪?誰對我幹什麽了?
  “沒事,再晚兩分鐘也能活,還是經驗不夠豐富,浪費了好多藥。”李易在心疼藥。
  實際上給氧,然後加個腎上腺素足矣,情緒激動、休息不夠、短時間供氧不足造成的。
  壹路駕車顛簸過來,缺氧狀況明顯好轉。
  如果繼續顛,顛啊顛的,說不定就顛醒了。
  當然,也可能再也醒不過來。
  嘟囔完,李易給掛了壹瓶鹽水加地西泮。
  “換地方,然後妳看著,水快要滴沒了,喊我。”
  李易甩甩酸麻的胳膊,對跟余懷德進來在旁邊看的小跟班說。
  這個車就推著了,另壹邊氧氣瓶換氧氣袋放在余懷德腦袋旁邊。
  “是,是妳救,救了我?”余懷德現在渾身發麻,指頭還有輕微顫抖。
  “先歇息,睡壹覺。”李易不想說其他的話,怕又刺激到患者。
  等好了的,再提錢。
  兩千緡絕對不行,這比那個消炎和環切費勁。
  關鍵是自己壓力大,除顫器都準備好了,抗利尿激素、胺碘酮、利多卡因就在旁邊放著,要隨時建立靜脈通道。
  有種虛脫感,得恢復壹兩個時辰。
  車被推到旁邊的觀察室,把其他人也勸出去,李易自己收拾搶救室。
  圍觀的眾人出來後,面面相覷。
  宮女們滿眼小星星,換個通俗的說法就是,剛才的李東主太帥了。
  “好本事。”李隆基眼中露出贊嘆的神色誇獎。
  余懷德的下人們不知道要說什麽,沈默著把人安置好,看自己的東家。
  他們想告訴余懷德,東家妳成功了,李易果然是跪在妳面前給妳醫治,妳厲害。
  可這話偏偏說不出來,李東主可是沒管之前的恩怨,上來就救人。
  也沒說先拿多少錢再管,看那房間裏的東西,哪壹個都不認識,這便是神仙手段吧。
  東家之前找的太醫署的人可傲氣著呢,看壹眼就說是淋癥,抓藥吃了沒用,還不敢說對方壞話。
  余懷德還是茫然狀態中,之前缺氧,同時靜脈點滴裏面加了地西泮,也就是安定,會叫人困。
  不長時間他便睡去,看著臉色正常,同時表情舒適,吸氧呢,當然舒服了。
  李易收拾好搶救室出來,王皇後伸手放到他腦袋上揉壹揉:“叔叔又救了壹條命。”
  “應該的。”李易無暇去弄頭發,深呼吸,盡量讓自己平靜。
  “易弟歇歇。”李成器說道。
  “不用。”李易擺手,對兩個兄長道:“再去看看莊子,嫂嫂不要出外面,冷。”
  “好,妳們去。”王皇後轉身拉著喜兒的手進自己的屋子。
  “皇後,為何不把李東主帶到太醫署?有李東主在,宮中便不怕突然有人生疾了。”
  喜兒的導流管有點疼,吃了鎮痛的藥,現在好多了。
  她考慮把李易給送進宮裏,隨時救人。
  王皇後笑著搖頭:“進去了就像關進了籠子,叔叔不會答應,難不成還要用刀架在他的脖子上?”
  “不行,他不願意,說不定會治死人。”喜兒首先想到了陰暗的壹面。
  “妳在莊子還要住幾天,等能吃東西了再回去,想看什麽書,我給妳找來。”
  王皇後對這個貼身宮女看重,還準備繼續用。
  喜兒搖搖頭:“不用拿,李東主買了許多書,長安城中但凡有新書出來,李東主就買,給學子們抄。”
  “是呢,叔叔雖為莊子東主,卻做著官員育民之事。這等人,又怎能叫他只當個醫者。”
  王皇後說著,想到李易做的那麽多事情,露出笑容。
  外面三個人去外來務工人員聚居區,只有太監青松跟隨,其他三個陪皇後。
  倒是護衛上來了,擔心居民區有人突然暴起。
  外來百姓與往常壹般,孩子們學習,大人工作,老人亦不曾閑。
  幹不動重活,老人在那裏編竹子,不出屋,倒是有窗戶。
  窗戶上糊著紙,紙多,自己能造。
  女子紡織,嘴上哼哼著歌,日子看著很悠閑。
  男人則造紙、搖煤球,壹個個戴著口罩。
  外面明明很冷,男人們卻絲毫不在意,幹著活還出汗。
  照他們的說法,誰冷誰就沒使力氣。
  “祥和!寧靜!”李成器給出兩個詞的評價。
  李隆基同樣感受到了壹種力量,在這種平靜下的力量,向往著美好生活。
  “易弟,同樣的人,在別處無活路,到莊子,為何變了?”李隆基這是問政了。
  “因為他們沒學問、見識少,所以在別的地方重復壹種勞作,壹旦有點意外,自己就慌了。”
  李易從根本上說起,百姓生活有局限性。
  “當怎般施為?”李隆基再問。
  “治本應讀書,全民讀書,不止四書五經,還要學雜科。生活為先,科舉為後。
  治標快,找聰慧官員,命官員領頭。
  有的縣只有幾百戶,縣令稍稍想些辦法,也就照看好了。
  百姓需要壹個帶著他們做事的人,他們有力氣,不怕苦累。
  能攢下壹點多余的家資,他們也會努力幹。”
  李易說出他那時的人都知道的事情。
  李隆基略作思忖,頷首:“是官無能。”
  “是他們不願做。”李易覺得能力是個問題,態度更重要。
  官員都想掌控全局,從大方面出發,具體的不理會,太累。
  他接著說:“若我是旁邊縣的縣令,我會派人過來莊子看,然後回去分析壹番,組織人手搖煤球。
  煤球多了,再組織人手運到長安城裏賣。
  看看本縣的百姓需要什麽東西,與大商人商議價格,集中大量購買,價格便低。
  帶回去給百姓,百姓得利,能攢下些錢財。不然冬天閑著,少了份收入。”
  李易說情況,他那時很多官員就想辦法幫百姓賣東西,什麽土豆了、水果了,然後再集中買化肥。
  不那麽幹不行,別人幹了,自己不幹,會被收拾。
  李成器壹拍手:“對呀,搖煤球是個好法子,易弟妳再說幾個。”
  “大哥我覺得吧,把刀架在官員的脖子上,官員想到得比我說的還要好,他們行的,要對他們有信心。”
  李易笑著說道。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