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了康熙

大司空

歷史軍事

“二爺,老爺已經下值回府,太太派人來傳話,叫您過去呢。”
小廝吳江挑簾子進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417章 迷惑的就是妳

騙了康熙 by 大司空

2024-2-17 20:24

  玉柱其實是故意的。
  不逼迫壹下李錫,誰知道,他是敵是友?
  如今,鑒別敵友的方法,簡單明了。凡是支持玉柱嚴懲掘堤兇手的河南官員,都是朋友。
  反之,全是敵人。
  不表態的,也是敵人,因為他們選擇了沈默,就是同流合汙。
  李錫被頂住了肺氣管,只得拱手道:“回玉爵部,在下已經嚴令各州府,籌集了近百萬石糧食,正在源源不斷的運來途中。”
  很好,玉柱要的就是這個態度。
  “城中的饑民過萬,是不是該開倉放糧了?”玉柱也不想為難李錫,便含笑提醒了李錫。
  畢竟,李錫是大權在握的壹省巡撫,能取得他的中立態度,可以減少許多麻煩事兒。
  這個時代的開倉放糧,朝廷自有定制,而且管得極嚴,必須請旨辦理。
  誰敢擅自開倉放糧,擎等著挨錘吧。
  此前,玉柱沒提開倉的事,那是因為,縣城裏的大戶人家們,害怕流民趁機作亂,在城裏開了幾十座粥棚。
  但是,到昨天為止,粥棚也快維持不住了。
  李錫猶豫了片刻,遲疑的說:“朝廷的旨意尚未接到,可否再緩幾日?”他這話照道理說,也站得住腳。
  只是,玉柱想聽的不是這個,便說:“那這麽著,我出欽差的公劄,暫借壹萬石糧食,您看如何?”
  “這個……”李錫心裏壹寒,他若是答應借了,豈不是要與八爺黨為敵了?
  因為,借著洪水的大災之時,藩臺依唐阿故意拖延了賑災糧的運輸,目的就是想賤買災民手裏的良田。
  承平時期,不管糧食豐收還是欠收,大地主們其實很難兼並到良田。
  因為,家家戶戶都有挨餓的樸素經驗,地窖裏始終藏著救命糧。
  但是,大洪水沖毀了家園之後,情況就迥然不同了。
  救命糧已經完了,即使是小地主,也是壹夜之間,變成了窮鬼流浪漢。
  這個時候,正是搞土地兼並的大發財季節!
  李錫兩面為難,忽然靈機壹動,扭頭問依唐阿:“依藩臺,妳看如何?”
  “不成,若無朝旨,誰敢亂動常平倉?”依唐阿拒絕的異常堅決,絲毫余地也不留下。
  藩司管民政,諸凡錢糧等事,皆歸依唐阿管轄。
  玉柱提出借糧,不過是個幌子罷了,目的是想拖住河南全省的高官。
  實際上,本朝以來,欽差出官防借糧的事兒,時有發生,不足為奇。
  朝廷不許地方官擅自開倉,主要是擔心漢臣們,邀買民間的人心。
  玉柱是旗臣,又是查案的欽差,他提出借糧,朝廷壹直都是鼓勵和默許的。
  等的就是這個不成二字,玉柱拉下臉,厲聲道:“依藩司,為何不成?”
  依唐阿揚起下巴,不馴的說:“常平倉,無旨不能輕動。”
  玉柱抓住他的話柄,沈聲道:“本欽差說過是常平倉麽?”
  “呃……”依唐阿眨巴著雙眼,腦子有些發蒙,沒聽明白玉柱的意思。
  在大清,糧倉分為常平倉和省、府、縣庫。
  常平倉雖然歸省裏管,但是,規矩是只許搬進,無旨意不許搬出。
  玉柱的意思,其實很清楚,就是借河南省庫的糧食。
  依唐阿則以為,玉柱要借常平倉的存糧,這就產生了美麗的誤會。
  “省裏數府遭災,省庫也沒有多少余糧呀。”依唐阿管著藩庫,他的話頗具分量。
  李錫在兩面夾擊之下,顯得格外之狼狽。
  玉柱人在虞城縣,沒辦法去盤開封的省庫,這是依唐阿的判斷。
  誰料,玉柱虛晃了壹槍,沒再提省庫借糧之事,而是說了捐納之事。
  “河南遭災,朝廷正值用糧之時,本欽差決定,馬上開洪災捐!”
  玉柱原本就管著戶部的捐納處,河南遭了災之後,正好符合捐納的規矩。
  大清的體制,既有僵化的壹面,亦有靈活的壹面。
  開捐,就和依唐阿沒啥關系了,乃是玉柱職責範圍內的事務。
  因為是要拖住河南的官員們,玉柱也沒下狠手,而是恩威並施的控制住了局面。
  等商議妥當之後,玉柱邀請大家壹起赴宴。
  大災臨頭,玉柱擺的也都是素席。但是,酒卻是好酒。
  玉柱的酒量驚人,席間,他頻頻舉杯,重點招呼依唐阿和李錫。
  大清官場上的陋規,官面上的飲宴,各種規矩層出不窮,必須壹壹到位,這就很花時間了。
  再加上,玉柱成心拖延時間,這頓酒硬是喝足了兩個時辰。
  散席的時候,李錫和依唐阿都醉了。
  玉柱順勢以刑案增多的名義,把沒有喝多的臬司常季遜和本地的知縣,都給留下了。
  只是,剛剛上了茶,玉柱還沒有開腔,老十三就滿面春風的回來了。
  “哈哈,出奇不意的大獲全勝,妙哉!”重要證人被抓到了手裏之後,老十三也不在乎什麽了,公然出現了室內。
  玉柱暗暗松了口氣,看樣子,老十三順利的得了手,大善也!
  這年頭,朝廷辦案,不重物證,尤重口供。
  常季遜不認識老十三,他不悅的質問道:“爾是何人,安敢擅闖欽差行轅?”
  老十三懶得搭理常季遜,他笑瞇瞇的對玉柱說:“多謝相助,如果沒有妳的人幫忙,肯定會有漏網之魚。”
  玉柱並不居功,含笑提醒道:“十三爺,要趕緊的問口供,才是正道理。”
  “嘿嘿,爺在路上使了些手段,已經拿到了重要的口供。”老十三辦成了大事,找到了替老四洗刷黑鍋的證據,心裏壹高興,嘴上就沒了把門的。
  “啊,十三爺?”常季遜立時驚呆了,大張著嘴巴,傻楞楞的望著老十三。
  老十三笑望著玉柱,提醒道:“玉大欽差,密旨該拿出來了吧?”
  此言壹出,玉柱當即確信無疑,老十三確實得手了。
  “有上諭,常季遜接旨!”玉柱從懷中摸出康熙給密旨,高高的舉過頭頂。
  常季遜立時嚇得面如土色,渾身抖成了篩糠。
  “內閣奉上諭,著玉柱全權辦理黃河決口害民之事,河南布政使以下,皆可先革職,拿交刑部從重議罪,欽此。”
  玉柱藏得夠深,忍了這麽多天,才拿出大殺器,壹舉擺平了常季遜。
  八爺黨在河南省內,共有雙柱,其壹是臬司常季遜,其二則是藩司依唐阿。
  現在,常季遜既然被逮,被灌醉了的依唐阿,亦是再劫難逃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