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了康熙

大司空

歷史軍事

“二爺,老爺已經下值回府,太太派人來傳話,叫您過去呢。”
小廝吳江挑簾子進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214章 作弊的秀才

騙了康熙 by 大司空

2024-2-17 20:24

  出完了考題後,玉柱將筆壹扔,坐下喝茶了。
  考題既出,謄錄官們趕緊各自抄錄了下來,然後分發給各個考舍裏的應試秀才們。
  玉柱壹邊喝茶,壹邊有種恍如隔世之感。
  壹年之前,他也是應試的生員。現在,他已經是決定生員命運的主考官了。
  老天爺何其妙哉?
  玉柱故意直到今天,才寫出完整的考題,就是不想泄露了絕密。
  歷史上,俞鴻圖就是因為被寵妾偷了考題,被雍正腰斬了。
  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
  玉柱是要幹大事的人,他自然是不敢不慎獨也!
  監臨官,謄錄官、同考官和彌封官,都是廣東本地的官員。
  只要玉柱不提前泄露了考題,即使抓住了作弊的秀才,也和他沒有半毛錢的關系。
  廣東巡撫範時崇,卻是信不過玉柱的。
  玉柱到哪裏,他就跟到那裏,惟恐眼睛壹眨,玉柱便憑空消失了。
  咳,玉柱的心裏又沒有鬼,他怕個毛線呀?
  既然範時崇故意盯上了他,玉柱索性踱回了自己的三進獨院,逗著兩個美婢玩耍去了。
  只是,範時崇絲毫也沒有含糊。玉柱剛進院子不久,他的人就把獨院,圍得水泄不通,連只蒼蠅都飛不出去。
  當然了,範時崇也沒有放過張廷玉。
  實際上,張廷玉從來沒有懷疑過玉柱會出問題,反而壹直擔心範時崇那裏會出妖蛾子。
  因為啥呢?
  張廷玉和玉柱,壹起在南書房裏共過事。玉柱做事,也是個滴水不漏的性子。
  而且,玉柱的前途壹片金光閃閃,隆科多又是出了名的大貪官,他壓根就不差錢。
  反倒是範時崇的父親,範承謨,那可是有名的刮地三尺呢。
  只是,現行的鄉試制度,其實是對正副主考很不利的壹種制度安排。
  貢院內外,全是範時崇的人,他想做點手腳,可謂是輕而易舉。
  就在張廷玉很傷腦筋的時候,玉柱已經寬了衣,愜意的擁二美,高臥於榻也。
  鄉試,有沒有作弊的?
  肯定會有的!
  因為,牽扯到的利益實在是太大了。
  秀才到舉人,套句現代用語,那簡直就是階層的飛躍!
  問題是,玉柱不是來選舊舉人的,而是要從五千多人的秀才之中,找出懂得西洋貿易的秀才。
  三道經題上,考生們作不作弊,玉柱真的不關心呀!
  加試的策問,如果沒有實際操作的經驗,即使給書他們去抄襲,也沒有地方可抄。
  說白了,作為正主考,只要玉柱不泄露考題,並且錄取的舉人前幾十名,沒有大的爭議,也就過關了。
  考試的第壹天,風平浪靜。
  早上,玉柱用早膳的時候,範時崇派人來報,無人提前交卷。
  玉柱不由微微壹笑,這麽短的時間內,就敢交卷的家夥,非蠢即癡。
  哪怕是天才,也不敢這麽玩呢。
  第二天下午,貢院裏終於出事了。
  範時崇派人來請玉柱過去議事,玉柱換上官袍,慢條斯理的踱回了明遠樓中。
  可以在貢院內四處巡視,這就是主考官的特權了。
  同考官們,就只能待在他們的考房內,等著試卷上交了,哪兒也不能去。
  玉柱到的時候,張廷玉已經到了。
  只要考試沒有結束,玉柱就是這座貢院裏的最高長官,具有最終拍板權。
  等玉柱落座之後,範時崇詳細的介紹了情況。
  原來,有個秀才,藏了壹本四書全集。作弊的書,被制作得比巴掌還要小壹號,居然被他夾帶進了考場。
  玉柱接過那本小書,仔細的翻看了壹遍,嘿,好家夥,字非常的小,不瞇起兩眼,壓根就看不清楚上面寫的是什麽。
  人臟俱獲,有啥可說的?
  玉柱當場表了態,冷冷的說:“範中丞,您是監臨官,先派人將此賊看押起來。等開了龍門,再咨文學政衙門,勾去此人的功名後,枷號示眾壹個月,並由您親自嚴審,可好?”
  範時崇壹直冷眼旁觀。只是,玉柱的安排,滴水不漏,他也無話可說。
  按照慣例,鄉試的考場上出了弊案,主考官可以親自審問,也可以交給監臨官去審問。
  考試期間,廣東學政無法進入貢院。
  能夠參加鄉試的人,全是秀才。他們可以站著見官,也有不受刑罰的特權。
  哪怕是壹省巡撫問案,只要是作弊的秀才沒有被革去功名,也不可能對他采取任何的體罰措施。
  這個,才是讀書考功名,真正的厲害之處。
  商人們再有錢,見了官,也必須跪下答話,還可以被老爺們肆無忌憚的責打。
  作弊的考生,不過是個小插曲罷了,玉柱連提審都懶得去做。
  見玉柱處理的紋絲不亂,合理合規,壹直靜觀其變的張廷玉,也不由暗暗佩服不已。
  考試的第二天,也就出現了壹個作弊的小插曲罷了。
  要知道,哪壹年的廣東鄉試,不抓幾個作弊的秀才,才真的是稀罕事情呢。
  接下來的考試,倒也算是平靜,再沒有抓到作弊的秀才了。
  壹連考了三場,共九天,總共抓了五名作弊的秀才。
  玉柱還是老辦法,壹律不摻合其中,全都交給範時崇去處置了。
  經過這麽長的時間的觀察,張廷玉也已經看明白了,玉柱這種高高掛起的做法,看似膽怯無能,實際上高明之極。
  因為啥呢?
  只要是考場上出了弊案,玉柱都是第壹責任人。
  現在,玉柱心裏無鬼,完全不插手弊案之中。就算是其中有何隱情,也和他沒有半文錢的關系。
  開始閱卷的時候,玉柱、張廷玉和範時崇,都待在壹間屋子裏。
  按照慣例,玉柱錄中單數的考生,張廷玉錄中雙數的考生。
  只是,本朝的鄉試,只重解元。至於,二至十名的所謂亞元,不過是坊間的尊稱罷了,根本就沒啥價值。
  也就是說,只要是中了舉人,哪怕是最後壹名,含金量和解元其實沒有任何差別。
  玉柱和張廷玉,開始閱卷之後,範時崇就很無聊了。
  通過這幾天的相處,範時崇覺得,他以前還是看低了玉柱。
  按照範巡撫的原本想法,以玉柱的這個歲數,不應該正是血氣方剛,容易沖動行事的時候麽?
  然後,貢院裏連續出現了幾次弊案後,玉柱沈穩老辣的處置方法,刷新了範時崇對他的固有看法。
  玉柱閱卷的時候,心裏自有壹桿秤。
  加試的策問題,不管考生們做得多好,也不可能取中前茅。
  鄉試的錄取總名額,無定數,壹向是根據參加考試的秀才人數來定總員額的,比例是三十取壹。
  本次鄉試,參加考試的秀才人數,突破了五千大關,最後壹名舉人也就是第壹百六十七名。
  這是正取的舉人,除此之外,還要錄取副榜貢生。
  所謂副榜貢生,也就是說,列入此榜的秀才,可以入國子監讀書。等他們從國子監肄業之後,經過考試合格了,就有資格出任縣教諭等八九品的芝麻小官。
  副貢的前途,肯定和正經的舉人,是沒辦法比的。
  到了晚清的時候,連進士出身的老虎班,都要候缺很久了,何況是所謂的副貢呢?
  鄉試不是會試。鄉試的主考官,對於解元的人選,具有絕對的決定權。
  副主考張廷玉和監臨官範時崇,也可以對解元的人選,發表他們的看法。但是,采納與否,就全看玉柱自己的態度了。
  玉柱看完了最後壹份策問之後,不由暗暗嘆息不已,可惜了,偌大個廣東,竟無壹人熟悉與西洋的貿易。
  所有的策問卷,都是文不對題的瞎胡扯。
  玉柱壹邊揉動著眼眶和太陽穴,壹邊暗暗反省不已。
  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如今,重農輕商才王道。
  就算是沿海地區的廣東省內,秀才們也是異常之輕商,以沾惹洋務貿易為恥。
  真正知道西洋貿易實情的那些人,反而是賤商之中的廣州十三行了。
  玉柱的心裏涼了壹大截,門生之中,無人精通洋務,那就只能從頭開始培養了。
  張榜之日,巡撫範時崇在榜單上親手加蓋了大印之後,玉柱不由長松了口氣。
  嗨,這次的學差,總算是風平浪靜的過去了。
  桂榜張貼到貢院門口之時,玉柱領著兩個美婢,悄悄的出了貢院的後門,逛到了廣州的街道上。
  逛了足足四條街,玉柱竟然沒有找到壹家早茶的茶樓。
  嗨,玉柱仔細的壹琢磨,這才恍然大悟,竟然是他自己魔障了。
  廣州的早茶,最早起源於鹹豐時期的“壹厘館”。
  這種“壹厘館”的門口掛著寫有“茶話”二字的木牌,供應茶水糕點,設施簡陋,僅以幾把木桌木凳迎客,供路人歇腳談話。
  再後來,又出現了獨立的茶樓,稱作“居”,如老字號陶陶居。
  再到光緒期間,“居”改為“樓”,如老字號蓮香樓、成珠樓、惠如樓等。
  也就是說,玉柱在四九城裏,指點著自家的廚娘,搞出來的各種廣式茶點,比如說,無骨鳳爪,蝦餃、燒麥等等,竟然成了發明的祖師爺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