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萍水相逢
納米崛起 by 嶺南仨人
2021-11-8 21:51
過了除夕夜。
年初三的泉城,天氣有些放晴。
難得有些時間,他和張雷等人,來到了分部的圖書館。
他看了看那壹排書籍,找了幾本感興趣的專業書籍,向閱讀室走去,剛踏入閱讀室,便發現有人在閱讀。
看那背影,似乎是壹個女孩子,壹頭短發和藍色的工作服,眼尖的黃修遠,看到了對方正在看的書籍,倒是略感意外。
因為那些都是專業的管理書籍、法學書籍,那女孩由於帶著厚厚的隨身聽耳機,並沒有察覺到他的到來。
黃修遠也只是看了壹眼,便隨便找了壹個靠窗的位置,自顧自的翻看起來。
超憶者的恐怖記憶力,被他激發出來,他有節奏的翻動著書頁,不時停下來思考壹些問題。
對於農業變革的思考,根據他之前的思路,在肥料補貼上而言,仍然具備不足的地方,需要采用合理的差價收購,和肥料補貼結合起來。
他這幾天,和蔣海霖帶領的產業分析組,進行過好幾次討論。
根據現階段的情況,國內主流的牧草、飼草,主要是皇竹草、黑麥草、苜蓿草、羊草、綠州壹號、飼料菜、菊萵、玉米草等。
呈現出的特點,也和國內很多行業壹樣,品種混雜、良莠不齊,種植區分散,以零碎分布為主,多是養殖自產自銷,少數小公司在嘗試規模化種植,卻苦於耕地不足。
畢竟國內的耕地,要維持水稻、小麥的種植面積,自然不能用於種植牧草,這是壹個天然的矛盾。
他站起來,伸了伸懶腰。
又去拿了幾本北方農業、北方自然環境的專業書籍,黃修遠將牧草種植的土地,放在了那些“無用的土地”上。
國內擁有龐大的無用土地,當屬鹽堿地、沙地、沙漠。
在魯省農業科學院的相關論文中,面前魯省的鹽堿地大約有5926.73平方公裏,其中有利用的鹽堿耕地,大約是3863.8平方公裏,鹽堿荒地2062.93平方公裏。
即魯省的待利用鹽堿荒地,為309.4395萬畝。
冀省的待利用鹽堿荒地,為322.5萬畝;豫省的待利用鹽堿荒地,為400萬畝左右。
這三個華北平原的省份,就擁有沒有利用到的壹千萬畝鹽堿荒地,加上那些鹽堿耕地,總數估計在兩千五百萬畝左右。
鹽堿耕地雖然可以種植農作物,但是單位畝產非常低,比正常農田的畝產,可能只有壹半不到。
這些土地其實可以通過改造,重新變成普通農田。
比如現在燧人公司旗下的牛奶公司,他們擁有的養殖場,就大多數建設在鹽堿地上,那些承包的牧草種植區,也是鹽堿地。
黃修遠在紙頁上,寫下了壹些關鍵點。
土地來源——鹽堿荒地、半利用鹽堿耕地;鹽堿地改造技術,牧草種植和培育,小農經濟下的當前運行模式。
如果依靠單純的行政措施和財政補貼,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經過壹番思考,他決定建立壹個“農業銀行”,即收購、儲備、加工、銷售、技術、肥料、器械租借壹體的公司。
和農戶簽訂合同,改造農民持有的鹽堿地,加上肥料、供水補貼,以及牧草種植技術的指導,種植的牧草由公司統壹收購,讓農民主動種植牧草。
公司收購牧草後,壹部分供應給養殖場的禽畜鮮食;壹部分通過青儲技術,進行深加工,作為冬天的戰略儲備;壹部分可以向市場銷售。
根據相關研究,目前適合作為牧草推廣的品種,他和蔣海霖等人討論後,暫定為番薯、飼料菜、苜蓿草、黑麥草、皇竹草。
而試點區域,就暫定為魯省的東營,因為東營的鹽堿地存量非常多,剛好適合作為試點位置。
年初八。
從汕美總部趕過來的杜金華,以及五十多名相關研究員,抵達了泉城。
張雷帶著壹個熟悉的身影,出現在黃修遠面前:“黃總,這位是蕭英男,她是東營當地人,比較熟悉當地的情況。”
“黃總,妳好。”蕭英男也沒有顯得太拘謹。
看到那熟悉的短發發型,過目不忘的黃修遠,壹下子就想起來對方,正是那天在圖書館遇到的女孩。
“那就麻煩英男帶路。”
“沒問題。”蕭英男點了點頭。
幾輛大巴車、中巴車,和安保專用的越野車,組成車隊從泉城出發,向東營而去。
中巴車上。
黃修遠和杜金華、馬長江討論著壹些事情,馬長江是公司從魯省農科院挖的鹽堿地治理專家。
馬長江面露喜事地說道:“黃總,我已經初步了解了公司的技術,如果采用六錐球氧,對於土壤中的積鹽進行提取,加上有機肥的混土改造,可以從根本上消除土壤鹽堿。”
“還是實地測試壹下。”黃修遠還是沒有太肯定。
“那倒也是。”
在討論中,車隊經過幾個小時的行駛,終於進入了東營城區。
壹行人先在東營分公司落腳,然後前往東營奶牛養殖基地。
在奶牛養殖基地的壹側,就是承包的牧草場,壹共有五千多畝,之前都是中輕度鹽堿地。
寒風中,牧草場旁,地面還結著冰碴,壹些耐寒耐鹽堿的雜草小灌木,頑強的生長在這裏。
目前華北地區還沒有進入春耕階段,去年承包了這片土地後,奶牛養殖基地也沒有時間改造,現在仍然荒在那裏。
在不遠處,正搭建了壹排集裝箱房。
從魯省本地采購了的大量機械加工設備,以及從壹拖集團訂購的大型犁田拖拉機、挖掘機等。
杜金華的工程組,立馬行動起來。
而黃修遠則和馬長江等人,壹起檢測了土壤的鹽堿成份、含量、深度,以及腐殖質的含量。
地面被凍得硬邦邦,小型鉆探機向向鉆孔,打下去了三米多。
研究員們對不同深度的土壤,進行了全面的化驗。
“土壤表層的氯化物含量,在0.6~1.4左右,少部分在2~3,含量挺高的。”
黃修遠蹲下來,抓起壹把沙土:“馬博士,如果要完成改造,妳認為應該翻土多深?”
“壹般是翻土30~50公分,但是底下還有礦鹽層,時間壹久,如果灌溉不合理,又可能再次鹽堿化。”
說完他又停頓了壹會,接著說道:“如果可以的話,可以分成兩部分,表層翻土改造50公分,土壤去鹽後,摻入有機肥進壹步改良。”
“中層土壤,再向下翻土50公分,這壹層只去鹽,形成壹層緩沖土層,和壹米以下的鹽層隔開。”
黃修遠身後的蕭英男,拿著壹本筆記本,快速筆記著這些內容。
“加緩沖層後,如果管理良好,可以防止鹽堿復發嗎?”黃修遠撒下那把土站起來。
馬長江沈思片刻:“管理得當,至少可以使用幾十年,是沒有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