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唐紅

聖誕稻草人

歷史軍事

  我看到唐高祖李淵在太極宮內猶抱琵琶半遮面……   我看到萬王之王李世民在兩儀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四百三十八章 李世民派人來罵娘了?

滿唐紅 by 聖誕稻草人

2024-2-24 19:10

  淩敬樂呵呵的道:“他應該是怕您臨陣退縮。”
  李元吉點著頭道:“應該是這樣,我要是臨陣退縮了,他想要對付河南竇氏可就不容易了。”
  畢竟,太穆皇後屍骨未寒,竇氏在李淵那裏還有壹點兒香火情分,竇氏又全力支持著李建成。
  李世民壹個人去對付竇氏的話,就等於要同時面對李淵和李建成。
  而這種對母族動手的行為,在李淵那個重視親情的人眼裏又不怎麽討喜,李淵收拾起來他也不會留情。
  有李元吉幫忙的話就不壹樣了,李淵不會再從親情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而是會從竇氏是不是真的做錯了什麽事情,得罪到了兩個兒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
  不然的話,兩個不怎麽親近的兒子,為何會壹起對竇氏出手?
  如果說其中壹個是因為有私心,要排除異己的話,那麽另壹個呢?
  在這種角度下,李淵會自然而然的偏向兒子。
  雖說竇氏是他妻子出身的氏族,可他的妻子已經亡故,他的舅子們也死的死,亡的亡,只留下的幾個丁點大的孩子在支撐家業。
  剩下的全是壹些旁系。
  相比起這些旁系來,兒子們顯然跟他更親嘛。
  所以在有所偏向的情況下,肯定得偏向兒子。
  這就叫做幫親不幫理。
  雖然有些不講道理,可他身為大唐的皇帝,有這個不講理的資格,他壹向也是這麽幹的。
  在這種情況下,他所能做的就是退壹步,保壹保妻子出身的那壹支的那幾個丁點大的孩子,再保壹保竇軌那個對他有功的臣子。
  剩下的人就會交給兩個兒子撒氣。
  如果竇軌不夠靈醒,敢沖他兩個兒子呲牙的話,他也會放棄竇軌。
  他絕對不會因為竇軌對他、對大唐有功,就放任竇軌這個可能會傷害到他兒子的人存在的。
  那樣的話,他也就不叫李淵了,也就不是兒子奴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淩敬才會說李世民是怕李元吉臨陣退縮。
  也正是因為如此,李元吉才會說離了他,李世民對付不了竇氏。
  不是李世民沒那個實力,也不是李世民沒那個能耐,而是沒有他支持,李淵不允許。
  至於李建成允不允許……
  誰又在乎呢?
  沒有兵權的大哥,就只是個大哥。
  聽弟弟們的,還能活著,不聽弟弟們的,弟弟們會毫不猶豫的把他放在供桌上,做壹個躺著的好大哥。
  他和李世民之間的鬥爭,其實在他對李世民下殺手的時候就已經結束了。
  李世民隨時隨地能發動壹場政變送走他。
  之所以沒這麽做,純粹是因為他背後還有李淵。
  李世民的對手,也在他下殺手的那壹刻,從他變成了李淵。
  李淵也是看到了這壹點,才不得不走到臺前,徹底的支持起了他。
  這也是為何李元吉在他對李世民下了殺手以後,對他無能狂怒般的遙遙喊話,置若罔聞的原因。
  他能否得償所願,已經不再取決於他了。
  而是取決於李淵能否在李元吉和李世民各有謀劃的情況下,成功的將他送上帝位。
  就目前事情的進程看,李淵能將他送上帝位的可能性不大。
  “既然秦王殿下已經答應了,而且看架勢比您更想覆滅竇氏,那我們下壹步該怎麽做?”
  淩敬笑容燦爛的問。
  李元吉沈吟了壹下,看向淩敬笑道:“妳去找李孝恭,問問他幫我做的那件事是什麽,然後再隱去李孝恭,將那件事原原本本的告訴我二哥。
  然後再告訴他,該做的我已經做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就看他的手段了。
  他要是有什麽需要我們幫忙的,可以隨時派人遞話過來,我們可以幫他。”
  淩敬壹楞,臉上的笑容壹廉,道:“殿下的意思是,將此事交給了秦王殿下以後,我們就袖手旁觀,頂多再助助拳?”
  李元吉笑著點頭。
  淩敬趕忙道:“這麽做能行嗎?秦王殿下要是有意見該怎麽辦?”
  李元吉笑著道:“他麾下從者如雲,我麾下就妳們幾個,在這種事情上,他難道不應該承擔更多嗎?”
  淩敬苦笑著道:“可他不是還有更緊要的事情要做嗎?要是因為這件事給耽誤了,他能不怨您?”
  李元吉不以為然的道:“這兩者之間又不沖突。”
  淩敬又是壹楞,自言自語道:“不沖突嗎?”
  不等李元吉搭話,淩敬就拱手道:“那臣明白了,臣會照著殿下的吩咐去做的。”
  李元吉點點頭,準備讓淩敬去做事,只是話到了嘴邊,又想起了壹件事,當即又道:“派個人去跟宇文寶說說,讓他將函谷關裏的那些閑人能清理了就清理了。”
  淩敬若有所思的道:“殿下這是要將函谷關全換上咱們自己的人?”
  李元吉點了壹下頭。
  淩敬拱手道:“那就請殿下親自派人去傳話吧。”
  李元吉楞了壹下。
  淩敬哭笑不得的解釋道:“宇文侯只聽您的,也只願意聽您的。臣要是派人去給他傳話,只怕沒等到把話說完,就會被他丟出來。
  所以還是殿下您親自派人去傳話吧。”
  李元吉明白了其中的原由,失笑道:“妳說的倒也對,那個憨貨確實只聽我的。妳派人去給他傳話,確實討不到好。”
  淩敬苦笑著道:“這都是您慣的。”
  李元吉淡然笑道:“我之所以慣著他,也是因為他對我足夠忠心。妳要是對我足夠忠心,我也慣著妳。”
  淩敬幹巴巴的道:“臣自然對殿下忠心耿耿。”
  李元吉似笑非笑的道:“是嗎?若非竇婠在我府上,妳會投入到我門下?”
  淩敬壹臉尷尬,沒有再說話。
  李元吉也沒有再跟淩敬討論這個問題,只是擺了擺手,讓淩敬下去做事。
  淩敬起身,躬身壹禮後,退出了殿內。
  李元吉則在淩敬走後,寫了壹封長信,派人送去了函谷關,給宇文寶。
  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間的鬥爭已經到了快要角逐出勝負的時候了,以李世民的性子,想來已經開始做起了各種準備。
  陜東道各地的總管、都畿道各地的總管,恐怕明裏暗裏已經得到了授意,已經開始有動作了。
  所以必須讓宇文寶也跟著準備起來,必須確保函谷關這個關鍵的關口在關鍵的時候完完全全的握在自己手裏。
  唯有如此,才能應對李世民在長安城以外安排的各種手段。
  其實相比起李世民在長安城內安排的各種手段,李世民在長安城外安排的各種手段明顯更厲害。
  雖然歷史上李世民沒有用得上,但現在就難說了。
  所以必須謹慎對待。
  在李元吉派遣淩敬將自己的意思傳達給李世民沒多久,李世民二話沒說就派了個人罵娘來了。
  來的還是李元吉的熟人,殷嶠。
  由於屈突通此前在李元吉面前失了分,已經不怎麽受李元吉待見了,所以現在負責幫李世民傳話的人就變成了勉強還算受李元吉待見的殷嶠了。
  殷嶠到九道宮的時候,剛好是個下午。
  李元吉正在跟李承業、李承乾爬在樹上摘杏花。
  多是李元吉在摘,李承乾在撿,李承業在禍禍。
  還是騎在樹上瘋狂的搖著樹幹那種禍禍,似乎要將壹樹的杏花全給搖下來。
  守在樹下的侍婢們,看著在樹上東搖西晃,似乎隨時都會掉下來的李承業,心都在打顫。
  壹個個張著雙臂,拉著厚厚的羊毛絨,隨著李承業不斷的爬動,神情緊張的跟著移動。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場面,純粹是因為李元吉在陪著李承業和李承乾玩遊戲的時候,看到了那從墻外伸進來的紅杏,突然有感而發說了壹句‘人啊,尤其是男人,就得有錢有勢有權,這樣的話,紅杏都會主動送上門來,而不是往出跑’。
  此話壹出,頓時引起了李承業和李承乾濃厚的興趣。
  李承業說什麽也要父親為他摘壹個紅杏嘗嘗。
  李承乾雖然知道杏花還沒謝,不可能有杏子的,但經過了近壹段日子王叔所拿出的層出不窮的遊戲的洗禮,已經逐漸的覺得王叔無所不能了。
  所以也希望王叔能幫他摘壹些紅杏,他好拿回去孝敬父親和母親。
  雖然父親和母親待他遠沒有王叔好,但興許是在九龍潭山待久了,許久沒見到父親和母親了,他就格外的想念父親和母親,有什麽好吃的好玩的,最先想到的也不是自己吃、自己玩,而是孝敬給父親和母親。
  李元吉哪敢告訴他們,紅杏只是壹個比喻,其實說的是女人。
  就好似很多古人的詩裏、文章裏,將少女比作豆蔻壹般。
  沒見過豆蔻的人,又或者見識淺薄的人,很難明白古人為何把豆蔻比作女人,等有了見識,並且見識過豆蔻了,就全明白了。
  這是壹個只能憑借著年齡的增長,以及閱歷的增長,慢慢意會的事情,不能明言。
  所以為了應付兩個小家夥,李元吉只能帶著他們到杏樹上找紅杏。
  兩個小家夥壹開始還找的起勁,漸漸的就開始亂來了。
  李承業可能覺得禍禍杏花遠比吃杏子更能讓他開心,所以禍禍起了杏花。
  李承乾沒找到杏子,也知道這個時候樹上不可能有杏子,所以就退而求其次,撿起了杏花,說要拿回去給他父親釀杏花酒。
  李元吉看這孩子壹片孝心,又看李承業把壹樹杏花禍禍的不成樣子了,就幹脆幫李承乾摘起了杏花,希望李承乾的杏花酒泡出來的時候,能向他也進進孝心。
  殷嶠在侍衛引領下,趕到杏樹下,看到樹上摧花摧的正起勁的李元吉,躬身壹禮,哭笑不得的道:“參見殿下,殿下倒是好雅興啊。”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