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吳霸春秋

迷惘的小羊羔

歷史軍事

公元前513年,吳國,五湖(太湖)。
千帆競走,波濤滾滾!
在煙波浩渺的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802章 惠民藥局

重生之吳霸春秋 by 迷惘的小羊羔

2024-1-7 21:24

  死在吳軍手裏的楚、越兩國的男丁,不在少數。
  這樣的仇恨,是很難消失的。
  慶忌只能試圖通過施恩的方式,感化他們,讓他們將自己當成吳國人,不分彼此……
  話說,真正有心反抗吳國的,從來都不是那些任勞任怨的底層庶民。
  如楚、越、鄖、巴等國,被吳國吞並之後,還有許多貴族存在,他們壹直處於吳國的嚴密監控之下,不敢輕舉妄動。
  壹旦吳國遭到前所未有的慘敗,國力壹蹶不振,或者是慶忌突然薨逝,恐怕吳國轉瞬間就將陷入狼煙四起的局面,內亂不斷。
  原因何在?
  因為在過去,這些貴族不是壹國公子,便是封君邑守,國君卿大夫。
  隨著自己的故國被滅,他們就多數淪為了平民,昔日的榮耀、身份不再,他們豈能甘心?
  那些底層的黎庶則是不同。
  得益於吳國的各種惠民政策,他們此時的生活很是滋潤,比過去好得多,可謂是安居樂業下來了,又怎會希望吳國內亂?
  “叔祖,那寡人應該由何處入手?”
  慶忌問出了壹個比較關鍵性的問題。
  聞言,季劄想了壹下,便道:“大王,以老臣度之,黎庶心中最大的願景,莫過於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
  “如老臣之前等候的那個掉錢的農婦,家婆染病,無奈之下,只能舉債去城裏抓藥。”
  “有病,何其所醫也?”
  “壹個人,壹戶人家,便是憑著辛勤勞動,吃喝不愁,然則壹旦染病,需要抓藥,難免會將壹個家庭壓垮。”
  “……”
  這的確是民生的壹大癥結所在。
  實際上,從古到今,這樣的事情都是不可避免的。
  現在的吳國,有著稷下學宮的醫學院,每年都培養出了許多優秀的醫者。
  壹旦爆發戰爭,壹部分醫者會跟隨吳軍出征,負責治療傷員。
  而更多的醫者,則是散落在吳國的各個地方,做壹個江湖郎中,或者是自己開藥坊,專門兜售藥材……
  這民間的藥材價格,是只高不低的。
  慶忌從未抓過藥,但是心裏壹直都很清楚。
  “叔祖認為,這壹問題要如何改善?”
  聽到這話,季劄沈默了壹下,隨後回答道:“大王,不知這藥坊,可否如鹽鐵壹般,使國家專賣?”
  不出所料,季劄還是說出了這種建議。
  國家經營藥坊,讓利於民嗎?
  說真的,在這種事情上,慶忌頗為猶豫。
  且不說由國家經營藥坊,會動了多少人的“蛋糕”,藥草都在山上,不好尋找,光是尋找藥草的成本,便不是壹般的大。
  慶忌若是改革壹下,使藥坊官營的話,估計每壹年國庫的虧損,就會是壹個天文數字!
  雖說,慶忌而今已經打算消耗掉國庫裏積攢多年的錢糧,讓整個市場都流通起來,卻沒想過接盤這麽大的藥材市場……
  這註定是壹門賠本的買賣!
  “叔祖,讓寡人回去之後,好好想想。”
  慶忌揉了揉自己的太陽穴,頗為傷腦筋的說道。
  他壹時間不能決斷,也是實屬正常的。
  畢竟,茲事體大!
  季劄的這壹主張,讓慶忌想起了歷史上的“惠民藥局”。
  顧名思義,惠民藥局就是給百姓們所開的壹家藥店。
  最早創建的惠民藥局是在南宋嘉定三年的時候,官府招專業人士為百姓們看病抓藥。
  而明朝時期,對於醫藥也是格外的重視,此外那時也開始註意每個人的身體健康,所以才會在京城設立這樣的壹家惠民藥局。
  之所以有惠民二字,是對百姓來說,抓藥的價格和看病的錢都要相對優惠壹些。
  因為在那個時代,很少有專門的醫藥機構,除了壹些所謂的江湖名醫和郎中之外,就是富貴人家才請得起的大夫了!
  先不說江湖名醫和郎中的醫術有限,就算是專業的大夫,也並非每個人都有能力去請。
  他們出診費很高,抓藥的價格更是貴的離譜。
  因此,也會有壹些貧困人家因沒能力治病而死。
  在這樣的情況下,惠民藥局可謂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此時此刻,季劄又道:“再說老有所養。”
  “大王,我吳國經過變法後,不養閑人,故而國內基本上沒有乞丐與閑散之人。甚至就連殘疾人,都已經能在官府的幫助下,盡可能的自力更生,勞有所得。”
  “然,有壹種群體,仍需奉養。”
  慶忌若有所思的道:“請講。”
  “是鰥寡孤獨的老人。”
  季劄嘆氣道:“有些老人,膝下無子,年輕時因為各種原因落得壹身傷病,孤苦無依,大王理應使國家照顧他們,給予恩養,乃至於身後事都要料理到位。”
  “善。”
  慶忌當然是尊老愛幼之人。
  既然要對國人推行福利政策,慶忌又怎會小氣?
  像是早年,慶忌就曾經頒布過壹向針對殘疾人的政策。
  如果是盲人,可學習音律。
  如果是少足缺手的人,可授其捕魚耕作之法,使其可謀生,而非遺棄。
  如果是聾啞之人,亦可教其識文斷字,派醫者療養。
  如果是癡兒、瘋徒、半身不遂之癱瘓者,壹並療養改善,國府奉養。
  實在無法自力更生者,官府也當承擔其壹人的衣食……
  殘疾人並非是不能謀生的,要分情況。
  倘若是孤寡老人,到了壹定的年紀,真的不應該使他們操勞了。
  “大王,針對適齡的少年,吳國應當學有所教。”
  季劄又道:“我大吳,而今百家爭鳴,學術鼎盛。”
  “然,即便是吳國,目不識丁者不知凡幾,大王何不給他們壹個機會,使他們求學問道,乃至於憑借才學出人頭地?”
  “……”
  學有所教嗎?
  在這個事情上,慶忌心中是較為反感的。
  誠然,壹個國家識文斷字的人夠多,量變引起質變,會使國家人才濟濟,文化無比的繁榮。
  但,開啟民智之後,吳國日後將何去何從?
  走向“皿煮”嗎?
  或者是君主立憲?
  這是慶忌絕不能容忍的事情!
  吳國君主專制,不容更改。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