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重生之吳霸春秋

迷惘的小羊羔

歷史軍事

公元前513年,吳國,五湖(太湖)。
千帆競走,波濤滾滾!
在煙波浩渺的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392章 伍子胥毒計

重生之吳霸春秋 by 迷惘的小羊羔

2024-1-7 21:24

  伯噽所言,不無道理。
  像是晏嬰這樣的人,不可能為名利所動。
  因為晏嬰壹向以生活節儉,謙恭下士著稱。
  他擔任齊國相邦之時,秉公無私,親友僚屬求他辦事,合法者辦,不合法者拒。
  他從不接受禮物,大到賞邑、住房,小到車馬、衣服,都被他辭絕。
  不僅如此,晏子還時常把自己所享的俸祿送給親戚朋友和勞苦百姓。
  晏嬰不死君難,棄個人小義而逐國家百姓之大“利”。
  他以國富民強為己任,重視物質基礎、造福百姓、強大國家的行為,義於名而利於實……
  想到這裏,慶忌都不禁有些羨慕起了齊侯。
  齊國的人才賢能,不知凡幾,尤其是在齊侯杵臼(齊景公)這壹時期。
  雖然有崔杼、慶封這樣的奸臣,也有田乞這樣腦後生反骨的二五仔,但是,諸如晏嬰、司馬穰苴以及梁丘據等人,哪壹個不是治國之臣?
  還全都是齊國人!
  哪裏像是慶忌這般,開局就壹個季劄,還是千辛萬苦得來的,之後的範蠡、伍子胥、孫武、文種等人,也都不是吳國人……
  “大王,廷尉所言極是。”
  在壹側的衛尉伍子胥跟著贊許道:“以晏嬰之為人,斷然不可能為利益所動。昔日慶封逃亡,齊侯打算封給晏嬰邶殿和它沿邊上六十個城邑,晏嬰卻不接受。”
  “這是何等高尚的品格?若換做常人,莫說常人,試問普天之下,又有幾人能做到晏嬰這般當真淡泊名利耶?”
  “再者說,晏嬰的確年歲已高,與季子壹般,不堪大任也。大王要這壹風燭殘年之人,何用?”
  伍子胥跟伯噽壹樣,是不理解慶忌為何要晏嬰這個老頭納入麾下的。
  不難理解,已經是古來稀之年的晏嬰,活不了多久。
  說不定隨時隨地都可能壽終正寢。
  慶忌依稀記得,歷史上的晏嬰會在公元前500病逝!
  但,這都不是重點!
  只見慶忌意味深長的道:“伯噽、子胥,豈不聞彼之英雄,吾之仇寇耶?”
  聞言,陛臺下面的伯噽與伍子胥不禁對視壹眼,微微頷首。
  以他們的聰明才智,自然能參悟得出慶忌這句話的玄機。
  慶忌誌在天下,所以在發展吳國自身國力的同時,也在不遺余力的削弱列國。
  如何削弱?
  使其國家內亂,乃至於分裂,此消彼長之下,對於吳國有著莫大的好處。
  譬如眼下的齊國,慶忌暗中扶持田乞,試圖成就“田氏代齊”之箴言。
  若是能將晏嬰挖過來,甚至是陰謀除掉,都未嘗不可。
  “大王英明。”
  伍子胥贊道:“齊國人才濟濟,其中更不乏治國之才。”
  “而齊侯用之,可使國家興旺發達,然,齊侯雖有識人之明,卻無用人之能也!”
  “齊侯善於弄權術,賢臣、媚臣皆用之,看似甚合帝王之道,實則落了下乘。”
  伍子胥對於齊侯的評價,是極為中肯的。
  在齊國的國情有所好轉後,齊侯便不再從諫如流,而是采用忠臣、奸臣“兩用之”。
  他既需要晏嬰、司馬穰苴等忠臣為其治國安邦,又不能離開梁丘據、裔款等奸臣的阿諛奉承。
  以至於在歷史上,齊侯也就是齊景公臨終前,廢長立幼。
  致使景公死後不久,田乞乘虛發動政變,奪取了齊國朝政大權,拉開了“田氏代齊”的序幕。
  玩鳥喪誌,重鳥輕人才!
  這更是之前晏嬰對於齊侯的評價。
  慶忌微微壹笑道:“晏嬰在齊國深得人心,且晏氏壹族,久受齊國之國恩,寡人欲使齊侯與晏嬰晏氏離心離德,如之奈何?”
  “大王,如此不難也。”
  伍子胥冷笑道:“晏嬰為齊國敢言直諫之諍臣,其人雖不在朝堂,然齊侯對晏嬰仍舊備受信重,於晏嬰之逆耳忠言,也可從善如流。”
  “然,今晏嬰使吳,人在金陵,君臣相隔千余裏,若如此,大王何不遣人或令田乞在臨淄造謠,言及晏嬰有叛齊投吳之心?”
  聞言,慶忌搖搖頭道:“如此,未可也。晏嬰公忠體國,其為人齊國上下有目共睹,如何能在垂垂老矣之際,做出此等晚節不保之事?”
  “大王或可將晏嬰滯留於吳多時,再偽造晏嬰之手跡,傳書於其子,令其舉家遷至吳地,待為上賓。”
  “再以威逼利誘,使晏嬰之隨從告發晏嬰私通吳國之事。或以重金,使田乞、梁丘據等齊國重臣彈劾晏嬰!”
  “若是這般,三人成虎,以齊侯多疑之個性,豈能不排斥晏嬰,排斥晏氏?”
  壹聽這話,慶忌頓時笑吟吟的道:“子胥,不愧是妳。此等計謀都能想得出來。”
  “大王謬贊。”
  伍子胥連忙躬身道。
  他所提出的這壹條計策,可不是什麽好主意,而是“毒計”!
  先是將晏嬰暗暗扣押在金陵,再讓人模仿晏嬰的筆跡偽造壹封家書,讓遠在齊國臨淄的晏嬰之子舉家遷徙到吳國。
  接著,再威逼利誘,讓晏嬰的隨從告發自己的晏嬰即將叛齊投吳的事情,然後再讓田乞、梁丘據這些齊國的大臣彈劾晏嬰……
  這條毒計,堪稱是天衣無縫的。
  也只有伍子胥這種心如蛇蠍,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的狠人能想得出來!
  “報!”
  這時,壹名宿衛急匆匆的進入滋德殿。
  “何事?”
  宿衛連忙遞上壹道竹簡,單膝跪地道:“臨淄急報!八百裏加急!”
  所謂的“八百裏加急”,可謂是吳國獨有的。
  吳國現在有著較為完善的驛站制度。
  文件傳輸靠的是驛站,壹般每隔20裏有壹個驛站,壹旦需要傳遞的公文上註明“馬上飛遞”字樣。
  按規定要求每天300裏,如遇緊急情況,可每天400裏、600裏,最快達800裏。
  傳遞緊急文件時,每個驛站都用快馬,而且撞死人不負責!
  此時的吳國,有驛站405個,專門從事驛務的人員共五千多人,其中驛兵四千人左右。
  郵驛分為陸驛、水驛、水路兼並三種,各驛站設有驛舍,配有驛馬、驛驢、驛船和驛田。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