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壯麗的絕響
三國壹點兒也不靠譜 by 霧滿攔江
2018-10-2 18:56
【1.阿鬥認錯了人】
諸葛亮出祁山。歷史的聚光燈,此時全都打在了他的身上。
小說《三國演義》為了強化對讀者的心理刺激,瞎掰說諸葛亮六出祁山。拜托,這祁山出壹次,西蜀不知多少百姓身死家破,戰爭的成本很高昂,小小的蜀國,根本就出不起次六祁山。
諸葛亮只出了兩次祁山,再加上壹次北伐,基本上就把蜀國的戰爭資源消耗光了。在這三次規模性戰爭狀態中,曾有過六次大的戰役,所以被人附會成六出祁山。
戰爭資源消耗光了,也不能怪諸葛亮。這些戰爭資源就是不拿到戰場上來用,也會被阿鬥給啃精光。再者說,諸葛亮晚年,壹個人能轟轟烈烈的發動六次大戰役,這也蠻讓人驚訝的。
先看看第壹次出祁山的物資準備,諸葛亮準備了十萬人的軍糧、軍服與刀、矛、盾牌、弓箭和箭頭。此外,為了戰爭,他還命令李嚴移駐江州,讓李嚴專門修築壹座城池。這城池肯定不是李嚴壹個挖土壘磚,多少悲催的老百姓,放著正經日子不讓過,被迫出來幹這苦力活。
物資有了,連城都修了,諸葛亮坐下來,開始給阿鬥寫信。這封信,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出師表》,在信中,諸葛亮以父親的身份,諄諄教導混帳阿鬥,遠小人,親賢臣……但讓人驚恐的是,諸葛亮卻沒有解釋清楚什麽叫小人,什麽又叫賢臣,所以這個出師表感動了不知多少中國人,但誰也沒法子照著做。
妳根本就不知道何謂賢人,何謂小人,又如何親之遠之?可諸葛亮,他為什麽不給小人賢臣,下個精確的定義呢?
事實上,阿鬥正是遵從了他的教誨,親賢臣,遠小人。唯壹的麻煩,就是阿鬥把賢臣和小人弄扭勁了。親了小人,卻遠了賢臣,結果搞得這麽個蜀國烏煙瘴氣,烏七八糟,讓人不知說什麽才好。
人的自我認知是很主觀的。哪怕是再壞再壞的壞蛋,也認為自己是賢臣,別人統統小人。如果不事先界定小人與賢臣的區別,這種遠小人親賢臣就等於白說,甚至比不說還要麻煩。原本阿鬥沒有分別心,大家壹視同仁,突然之間他要在臣子們之間,選擇出賢臣和小人來,這豈不是難為死阿鬥?
諸葛亮之所以不說,是因為他的智商太高,意識不到笨人的難處。諸葛亮沒有說出小人和賢臣的區別,害得阿鬥走錯了人生之路,這說明諸葛亮只是壹個謀略家,不是壹個思想家,更不是壹個教育家。
【2.幫諸葛亮校對】
要區分小人賢臣也不難。單就看諸葛亮在第壹次出祁山的時候和誰聯手就知道了。他和誰聯手,誰基本上就可以定性為小人。
要知道,雖然魏國那邊是篡了漢獻帝的位。可蜀漢這邊也不是什麽正宗,大家都是瞎扯淡,所謂正義與邪惡,在帝王基業這裏是沒有任何意義的。盡管後世人壹廂情願的把劉備這邊定為正宗,但這個定性,對當時的時代,是沒有影響的。所以,在那個時代,如果有誰願意和諸葛亮聯手,發動戰爭,生靈塗炭,則此人多半不是什麽好東西。
比如說孟達。孟達這個人,不說品德,單以帝王時代的標準來要求,也是個地地道道的小人。他本是早年劉璋的臣子,但卻對劉璋不忠,這就已經不是賢臣,距離小人只有壹步之遙了。當時劉璋讓他和典型的小人法正,去荊州的公安迎接劉備,就跳槽跳到了劉備這邊。劉備讓他留在荊州,自己帶著更小人的法正去了西川。
再後來,關羽被曹操、孫權兩家聯手搞死,因為孟達援救不力,劉備就恨死了他,認為他是小人。就下令奪了孟達的鼓吹,也就是軍樂隊,不讓孟達享受將軍的待遇。孟達很生氣,就在劉備兵敗陵夷的時候,跳槽去了曹丕那邊打工。
先劉璋,再劉備,又跟了曹丕。這樣的孟達,百分百不是賢臣。所以諸葛亮給孟達寫信,對孟達展開了統戰工作。就因為妳是小人,才統戰妳,賢臣統戰不成。而正因為孟達人品太差,才能夠接受諸葛亮的統戰。
史書上說,諸葛亮勾引孟達的書信,寫得超級搞笑。信上說:“我每天辦公,校對改錯,真的好累啊。李嚴這方面就比我強,他辦理行政公文,隨到隨簽字,隨到隨畫圈,川流不息,從未有過積壓公文之事,我好羨慕他呀。對了孟達,如果妳也來幫我,那就更好了。”
這封怪信,壹下子打動了孟達。
當時孟達就想,這個諸葛亮,可不是壹般的差勁啊,連個行政公文都擺不平。要不,我過去幫幫他……
孟達豎起反旗,地點是在新城郡首縣房陵。反了,去蜀漢那邊幫諸葛亮校對公文!
孟達是這麽策劃的,他豎起反旗之後,魏國這邊的特工發現不妙,就會立即出發,前往南陽郡宛縣總部,去送情報。情報到了魏國這邊最兇的司馬懿手中,司馬懿就得馬上找來通訊兵:“妳,馬上跑步去洛陽,把這份情報送到……”到了洛陽,魏明帝曹睿就得立即召開常委會——就這麽兒功夫,魏文帝曹丕已經死了,輪到了曹丕的兒子,小曹睿明帝當皇帝——會議上會提出無數怪異提案,壹項項地舉手表決,壹項項地否定,最後通過壹條決議,再以聖旨的方式送到宛縣的司馬懿那裏。司馬懿接旨後謝恩,然後進行戰爭宣傳,調集兵馬,還要到處去找糧草。等這些準備工作全部結束,最快最快,也得壹個多月。
等過了壹個多月,諸葛亮這邊早統大軍到了,他孟達就算是立了壹大功。這麽個計算方法,應該不會有問題。但問題還是出了。
問題就出在,孟達堅旗反魏,不過剛剛八天,就見遠處塵頭大起,浩浩蕩蕩的雄兵猛將,打著巨大的司馬旗號,湧到了房陵城腳之下。城下馬上,簇擁出壹人,笑咪咪的喊道:“小孟,開門,我知道妳那裏壹缺仨。”
來者,赫赫然是孟達最害怕的司馬懿。有沒有搞錯?他應該壹個月以後才來的啊,怎麽來的這麽快?
說破了答案,孟達可能會很傷心。因為他孟達是小人,所以司馬懿才來的飛快。
【3.第三代領導】
但凡腦子糊塗,又心術不正的人,總是會被人盯上。有人盯著這種人,是想從他身上撈壹塊肥油。也有人盯著他,是生怕被這種人拖累,割去自己身上的肥肉。
這個腦子糊塗的人,就是孟達了。想從孟達身上撈油的是諸葛亮。而緊盯著孟達,防止他從自己身上割肉的,是司馬懿。
司馬懿只比諸葛亮大兩歲。他和諸葛亮壹樣,都是三國大混亂時的第三代領導人。
怎麽個第三代法呢?前兩代就是誰?
第壹代領導人,就是董卓。實際上,史家公認的,三國時代就是從漢靈帝死後,董卓入京師那天開始的。那壹年董卓已經58歲,雖然德高望重,但交接班這事,不能不考慮。
第二代領導人,就是曹操劉備兩個了,他們接過董卓的戰旗,殺戮天下,橫行四方。說到殺戮,別看董卓名聲極壞,曹操善名遠揚,但與曹操相比,董卓就象個剛剛出生的嬰兒般清白。單說曹操在徐州屠城,壹次就殺掉平民百姓幾十萬,這種大手筆,董卓想也不敢想。
第三代領導人,就是諸葛亮和司馬懿了。之所以稱他們為領導人,是因為他們的智力超群,成為公眾認可的領袖。但這些領袖實在是有點太操蛋,第壹代領導負責鬧騰,第二代領導負責禍害,第三代領導繼續折騰。現在,終於輪到諸葛亮和司馬懿折騰了。
諸葛亮智力超群,他盯上了小人孟達,想從孟達這裏撈壹票。不能不說諸葛亮就是狠,如果孟達舉旗成功,蜀漢的地盤就迅速向前推進,戰爭的中心就轉到了中原地帶,直逼曹魏政權的老巢。但司馬懿智力也超群,他也盯著小人孟達,生怕孟達從他的鍋裏撈走最肥的壹塊肉。他的臥底壹直在孟達身邊潛伏,稍有異常,情報就迅速的傳報到司馬懿的耳邊。
孟達那邊壹猶豫,司馬懿這邊就已經開始行動了。等到孟達這邊下了決心背叛魏國,司馬懿已經出發了。饒是孟達千算萬算,卻漏算了壹點,他做夢也想不到,魏明帝曹睿智商雖然不高,但這廝占了壹個“明”字,知道司馬懿是唯壹能夠讓他睡得安穩之人,所以提前授予了司馬懿不必向洛陽請示,有事直接調動軍隊行動的權力。
所以,在司馬懿這邊,向洛陽上報,等洛陽指示的過程就全都省略了。只不過短短八天功夫,就已經兵臨城下。
當時孟達吃驚得,嘴巴大得幾乎能吞掉自己的腦袋。
這可怎麽辦?開門?開門司馬懿也不會饒過妳,只有拼死抵抗了。畢竟自己在城裏,司馬懿在城外,只要拖上個二十多天,諸葛亮就來了。
抵抗!孟達在房陵的城外,又築了壹道木柵,木柵上掛了個牌子:閑人勿入,違者罰款。希望司馬懿臉皮不要那麽厚,人家不歡迎妳進來。木柵的外邊,三面是河水,壹面是山,看妳司馬懿怎麽個攻法。
司馬懿樂了,妳個孟達,敢跟我玩這個?我壹定要趕在諸葛亮到來之前,攻破房陵。
卻說諸葛亮此次行動,是非常鄭重其事的,希望要壹舉滅了魏國,行動時就招呼著東吳,大家壹起幹。所以西蜀和東吳的先頭部隊,早早就出發了,並在司馬懿攻城的時候,來到房陵。
【4.決戰祁山】
攻城是非常困難的壹件事,人家在裏邊,居高臨下。妳在外邊,仰面進攻,怎麽算都不劃算。縱然是司馬懿智力超群,也拿這個房陵沒得法子。史書上說,司馬懿狂攻房陵十六天。
十六天,這已經接近諸葛孔明抵達的臨界值了。而且,西蜀和東吳的援兵,早已到達,只不過來的隊伍實在有點不給力。援兵被司馬懿分兵阻竭在西城、安橋和木蘭要寨,無法前進壹步。
攻城十六天,司馬懿都是如何進攻的呢?說起來好笑,他就是征召工匠造船,出高薪,只要求加快工期。十六天船造好了之後,魏軍全都上船,劃水劃到了城外的木柵旁,將木柵拆除。
裏邊就是城墻,應該比外邊的木柵,更難攻克。但看著氣勢洶洶的魏軍逼近,城裏的守將,卻已經心理崩潰了。最先崩潰的是孟達的外甥和孟達最信任的將領李輔。這倆人嘴裏嘟囔著,打開了城門,說:“司馬懿妳別生氣,不是我們不讓妳進來,是這段時間……嗯,城門鑰匙丟了,真的,騙妳不是人。”
司馬懿生氣的進城,說,“孟達呢?他的腦袋在哪裏,我要他的腦袋。”
孟達被殺,腦袋送到司馬懿面前。司馬懿說:“蠻好,蠻好,把這顆腦袋,給我們的小老板曹睿送去。”
傳首洛陽。
魏明帝曹睿,非常厭惡孟達這種人。就說,把這個腦殼,拿到大街上,找個四面八方通氣的地方,給朕燒了它。孟達的腦袋,就這樣在洛陽城中四達之衢,燒掉了。
孟達腦殼被燒,是公元227年年底的事情,過了春節,諸葛亮終於晃悠晃悠的,帶著他的大兵來了。
稍微有那麽壹點點遲。
抵達漢中,丞相司馬魏延來了,說:“丞相啊,妳看關中那邊,沿秦嶺向東,到子午道後折向北,就可以直達長安。守這條道的,是夏候淵的兒子夏候茂,這個夏候茂娶了曹操的女兒清河公主。那小公主如花似玉啊。所以呢,只要丞相妳給我五千精兵,我抄這條道殺奔長安。夏候茂那人是富二代,就知道泡妞飆車,肯定不是我的對手。”
諸葛亮笑了,說,“魏延,妳原來是我老板劉備身邊的士兵,後來拿下漢中,當時大家都認為,老板肯定會讓張飛鎮守漢中,但老板卻挑選了妳。因為什麽呢?妳作戰勇猛啊。記得妳上任時,老板劉備問妳:‘小魏,如果曹兵來了,怎麽辦?’妳回答說:‘報告老板,如果曹兵來的不到十萬,我就吞了它。如果超過了十萬,我就替老板防禦。’聽了妳的回答,老板很滿意……我的意思是說,魏延,妳很能打,我看好妳,妳替我把趙雲叫來。”
諸葛亮拒絕了魏延的提議。為什麽呢?不為什麽,諸葛亮有自己的想法。
叫趙雲過來,諸葛亮叫趙雲和鄧芝兩人,領壹部分兵力入萁谷,以為疑兵。而他自己,是率了主力人馬,攻打祁山。
什麽叫祁山呢?祁山是魏國在西邊的軍事重鎮。當時魏國壹共有仨重鎮,壹個是合肥,壹個是祁山,還有壹個是襄陽。這三個軍事重鎮,集結了大量的武器裝備和糧草,是魏國設置在邊境線上的軍事指揮中樞。壹旦被拿下,魏國就等於是國門大開,由任西蜀和東吳隨意出入了。
所以諸葛亮要拿下祁山,這對他來說,真的不是什麽難事。
事實上,攻打祁山戰役尚未開始,前方就捷報頻傳。在祁山的後面,有三個郡,南安郡,天水郡和安定郡,都是魏國的地盤。這三個郡的官員和百姓,聽說諸葛亮來了,就立即召開了擴大會議,討論說:“咋個辦呢,諸葛亮來了,聽說這人好好厲害喲,這可怎麽辦呢?要不咱們舉手表決吧,是繼續跟著曹睿混呢?還是成立維持會,以後就聽諸葛亮的了?”
經過民主表決,此三郡全都決定反水,以後不跟曹睿混了,跟諸葛亮混。
天水郡中,有壹個參軍姜維,他是諸葛亮首出祁山的最大收獲。日後,姜維將繼承諸葛亮的遺誌,繼續和魏國死磕。
三郡易幟,洛陽震恐。
諸葛亮笑曰:“今日長纓在手,何日縛卻蒼龍……咦,馬謖在哪裏?街亭沒問題吧?不要告訴我馬謖出了漏子,千萬不要。”
【5.馬謖死於獄中】
首出祁山,功敗垂成。錯就錯諸葛亮選錯了前鋒主將。
諸葛亮時代,西蜀陣營中的優秀人才,比比皆是。但在挑選前鋒主將的時候,諸葛亮不解何故,專門挑了馬謖。這個馬謖也不是壹般人,他們兄弟五個,都跟著劉備混,最賢能的是老大馬良。不是神筆馬良,是白毛馬良。馬良的眉毛,都是白色的,能力德品無出其右。在跟隨劉備伐東吳時,馬良戰死了。後來劉備專門告訴諸葛亮:“妳看好了,馬良的弟弟馬謖,那孩子悲摧呀,只會說不會做,食古不化,總之妳記好了,以後有重要事情,千萬千萬不要交給他,千萬千萬不要。”
當時諸葛亮說:“主公,妳放心,我壹定記在心……咦,妳看我這腦子,主公剛才妳說啥來著?”
諸葛亮把劉備的叮囑給忘了,臨到首出祁山,就任命了馬謖為前鋒主將。
而馬謖呢,正象劉備說的,這人讀書很有壹套,說起來呱呱的,就是不會應用。實際上馬謖是瞎應用,忽然間他看到有壹座山,登時大喜,說:“咱們快點上山,讓司馬懿來攻。”裨將王平勸他:“老大,妳可別腦殼進水,這山上沒有水源,如果咱們上去,可就死定了。”
馬謖道:“王平,妳到底愛不愛國?愛國為什麽老是揭陰暗面,老是批評領導?為什麽要唱衰偉大的祖國?”
王平:“妳又發神經了。”
不得已,王平隨馬謖上了山,結果魏將張郃到達之後,把山腳團團圍困,不長時間,蜀兵就渴得炸了營,軍心瓦解,馬謖飛逃了回來。只有王平陣腳不亂,帶著壹千士兵,邊擊鼓邊緩慢後退,魏兵詫異,不知道這是鼓樂隊呢,還是另有伏兵?就沒敢追擊。
聞知馬謖敗績,諸葛亮神色淡定,立即吩咐:“命令士兵們馬上出發,拎上漆桶,拿上毛刷,在每家百姓的墻壁上,給吾刷壹個大大的‘拆’字!”
拆遷!把天水西縣的壹千多家老百姓,連同他們家的糧食貓狗,全都搬到漢中。
諸葛亮兼任了強拆總指揮部首長,讓後世的史學家和民眾痛苦不堪。強拆是壞蛋才愛幹的事兒,怎麽諸葛亮也強拆呢?……對了,好象諸葛亮也不是什麽好人……不不不,不能這麽說,這樣說會被老百姓罵死的。咦,有了,諸葛亮不是強拆嗎?不是把老百姓全都抓走了嗎?那這座城,就是空城了吧?幹脆咱們瞎編吧,瞎編個空城計,如何?
壹曲空城計,傳唱到如今。可是看戲的人,誰也未曾想到,這座城之所以是空城,只是因為城中的居民被諸葛亮強拆了。
所以呢,這個做人呀,不在於妳幹不幹壞事,關鍵是老百姓是不是喜歡妳。老百姓如果喜歡妳,那妳就放心大膽的把壞事幹絕,老百姓們會想盡千方百計,替妳掩飾。諸葛亮就是最典型的案例。
諸葛亮押著老百姓上路了,走,快點走,後面魏軍追殺了上來。魏軍帶隊的,並不是司馬懿,而是大將張郃。這壹年張郃已經好老好老了,他沖入萁谷,正遇到跟他壹樣蒼老的老趙雲,倆白胡子老頭彼此瞪眼:“老東西,妳可真能活,怎麽還不死……”趙雲親自斷後,是蜀軍中唯壹沒有任何損傷的部隊。
回來後,趙雲降職,貶為鎮北將軍。
接下來是處置馬謖,這個馬謖可不好處理。單只是壹部《三國誌》,書中就為馬謖提供了三種不同的死法。
《三國誌·諸葛亮傳》和《三國誌·王平傳》中說,諸葛亮流著眼淚,默默無語兩眼淚,耳邊響起刀光聲……揮淚把馬謖斬了。大多數史家看了諸葛亮傳,就立即把這個說法抄了下來。民間戲曲以此為藍本,將這個說法弄成了定案。但如果他們再認真看壹下《三國誌》,估計多半史學家會立即瘋掉。
《三國誌·向朗傳》中說,前面的說法是騙妳的,馬謖在兵敗之後,就逃走了,丞相長史向朗知道馬謖逃走,沒有及時報告,結果被免職。
然後,《三國誌·馬良傳》中,再推出第三種別開生面的死法,這裏說,前面那兩種說法,都是騙妳的,要信妳就上當了。馬謖被諸葛亮抓起來,關入大牢,最後被獄卒躲貓貓死了。
可以確信,這三種說法都是對的。假如馬謖不曾逃走,那麽他的朋友向朗免職的理由,就未免太離譜。如果馬謖逃走之後又抓回來,肯定是先行入獄,所以,結合以上三種說法,事情的全部經過,應該是這樣:
馬謖兵敗之後,害怕懲罰,就逃之夭夭了。他逃走後,諸葛亮很生氣,說:“給我把他逮回來,我要揮淚斬了他。”於是馬謖被抓了回來,關入監獄中,但是看守憎恨他打敗仗又逃走,就把他虐待死了。諸葛亮擔心馬謖的家屬會抗議司法不公,黑幕重重,就把事攬了過來,聲稱自己揮淚將馬謖斬了。於是這麽壹個鬧心的過程,被《三國誌》拆開來敘述,搞到了壹團糟。
【6.為什麽要保護貪官】
首出祁山失敗,諸葛亮將自己降職,以示郁悶。
盟軍東吳在壹邊看著,見諸葛亮虎頭蛇尾,連連搖頭。就說:“諸葛亮,妳到底行不行啊,不行我來吧。”
東吳決定重演赤壁戰役之輝煌,並大獲成功。
此次事件,十足十是赤壁戰役的翻版。先是孫權秘密寫信通知番陽太守周魴。命令他:“組織上交給妳壹個艱巨的任務,去深山老林,去找當地的原始人,讓原始人去忽悠魏國的揚州牧曹休,把他們騙來,搞死他們。”
周魴接到命令,極是詫異,就回信說:“老板,有沒有搞錯?這活哪是原始人幹得了的?幹脆妳派官員來找我麻煩吧,就說我貪汙,然後我再說妳虐待我,以此理由去忽悠曹休。”
孫權大喜,立即派了專案組入番陽,聲稱要把周魴雙規。周魴立即與曹休聯絡。這時候曹休那邊的地下特工也應該把情報送到了。於是曹休信之不疑,壹邊派兵入駐皖城,壹邊飛報明帝曹睿。
曹睿大喜,急忙派司馬懿進軍江陵,賈逵進軍東關,與曹休共三路人馬,浩浩蕩蕩進軍東吳。口口聲聲,只說保護貪官,還我周魴,存心給東吳添堵。
騙來了三路大軍,總數超過十萬人馬。孫權喜不自勝,立即親臨前線,要搞死曹軍。
何以孫權有此自信呢?因為這個計劃,是陸遜策劃的。有陸遜在,曹軍是輸定了,所以孫權壹定要到前線,過壹把癮。
發現孫權大搖大擺的來了,當時曹休就傻了,情知肯定是上當了。但考慮到自己擁有十萬大軍,就決定和孫權死拼壹下。不想陸遜站在高處,正仔細的尋找他的弱點,發現曹休心眼不夠用,駐營的地方有利於前進,不利於後退。陸遜大喜,就立即組織了三路人馬,沖上去追著曹軍砍。
曹軍急忙後退,想騰出點作戰空間,這壹退可慘了,被吳軍趁機向前壹推。曹軍大敗,單只是被砍的首級,就有壹萬多顆,剩下的人就象壹群羊,瘋了壹樣往回逃。如果不是賈逵接應,還不知會再死多少人。
回去之後,曹休越想越窩囊,氣得背部生了壹片毒瘡,就這樣活活氣死了。
眼見得東吳贏了壹場,諸葛亮有點急,於是他點起幾萬精兵,出散關,圍陳倉。陳倉城裏,守將叫郝昭,守兵不過千人,所以這壹仗,諸葛亮應該是十拿九穩的。
諸葛亮先派人喊話:“郝昭,老郝,快點開門,妳媽媽叫妳回家吃飯。”
郝昭回答:“外邊是誰呀?噢,原來是諸葛亮啊,哈哈哈,要是別人來了,真有可能嚇得我開門投降。諸葛亮嗎,不是我小看妳。別看妳有幾萬大軍,我只憑不足千人,就叫妳吃不了,兜著走。”
諸葛亮大怒,立即開始了狂猛的攻城。先用雲梯,直逼城池,郝昭以火箭射擊,射得雲梯上的蜀兵吱哇慘叫,跌得那叫壹個慘。
諸葛亮真的生氣了:“上沖車!”
沖車就是沖擊力巨大的車子,專門用來撞開城墻。眼見沖車過來,郝昭壹招手:“來呀,給我上石靡。”
石靡是沈重的石磨盤,用繩子系住,好似流星飛槌,忽悠壹下子,淩空飛砸過去。只聽嘩啦啦壹聲巨響,蜀軍的沖車,成為了碎片狀,再也無法修復。
諸葛亮郁悶:“看來我得臨時發明新的戰爭武器了,嗯,就發明個井欄吧。”
井欄實際上就是梯子,只不過直上直下的立著,蜀兵站在頂端,居高臨下的向城中射箭。
郝昭見此,笑道:“諸葛亮,我真怕了妳……才怪。”下令在城墻裏邊,再修築壹道墻,以為掩體,這樣蜀兵就射不到了。
諸葛亮搖頭:“這郝昭有夠皮實啊。現在就剩最後壹招了。”挖地道,從地下鉆進城裏。
郝昭站在城上,發現蜀兵不停的運土,就立即下令在城腳下挖掘壕溝,切斷蜀兵的地道,來壹個殺壹個,讓蜀兵無法前進壹步。
就這樣折騰壹番,已經二十多天過去了。諸葛亮那個氣啊,這郝昭怎麽回事啊,才壹千多人,讓我數萬大軍無技可施,真是太不象話了。
退兵吧。再不退,魏國那邊的援兵就來了,壹個郝昭都啃不下來,如果再來幾個,那還得了?
【7.虎頭蛇尾大進攻】
諸葛亮二伐中原,幾萬大軍,在郝昭壹千人手下吃了個癟,嚴重的破壞了他智慧之神的形象。幸好回軍的時候,魏國將軍王雙追趕,被諸葛亮殺掉,總算出了壹口悶氣。
回軍之後,聽說東吳孫權已經登基稱帝了。諸葛亮才明白孫權為什麽要擺魏國壹道,為的是有個說法,再弄點稱帝的資本。
郁悶啊,兩次出征,第壹次遇到司馬懿,第二次遇到郝昭,都是灰頭土臉回來。這樣下去可不行啊,這太不象諸葛亮了。那就再來壹次,壹定要在魏國身上啃下壹塊肉來,不然的話,以後大家都不好混了。
第三次北伐,諸葛亮決定學孫權的招術,他先讓部將陳式,帶兵去攻打魏國邊境上的壹個大土包。這個大土包也有個說法,叫武都、陰平二郡。
武都有七個縣,而陰平只是壹片土地,起了個郡的名字,聽起來威風點。而魏蜀爭戰的那個土包,位於成縣以西,號建威城,實際上就是個大土包,千真萬確的大土包。
雖說是個大土包,但也不能任由蜀將陳式拿走啊。於是魏國的雍州刺史郭淮,就帶了兵馬,怒氣沖沖去保護土包,要給陳式好看。不想到土包前,突見包上壹人,羽扇綸巾,身穿八卦道袍,笑咪咪的問候郭淮:“老郭,妳可來了,妳知道我在想妳嗎?”
諸葛亮?當時郭淮嚇了壹大跳,掉頭就走。諸葛亮開心的坐在土包上,開始寫奏章向小阿鬥報功。
阿鬥傳旨,諸葛亮拿下土包有功,恢復丞相職務。
拿下武都、陰平二郡,是諸葛亮第三次北伐,也是唯壹壹次有成果的北伐。但這次北伐,惹毛了魏國,次年,魏國發三路大兵,強攻西蜀。
但這次伐蜀,卻是壹個天大的誤會,開頭就是惡搞,結尾更是鬧心。事情起因,緣自於大司馬曹真,他認為老是這樣被動的讓諸葛亮來搞,不爽,不如主動去搞諸葛亮,就提出了三路並進的主張。魏明帝曹睿也不說開個常委會討論,自己就批準了。
等到三路人馬並進的時候,司空陳群出來了。司馬是管軍事的,司空則是管水土及工程建設的。就聽陳群上奏說:“陛下,怎麽好端端的突然叫囂戰爭呢?妳去庫府裏看了沒有?裏邊空空蕩蕩啊,沒有軍糧,這仗妳怎麽跟人家打?”
“啊?”曹睿吃了壹驚:“那妳不早說?”
陳群道:“誰讓陛下妳不說先開會討論,就批準了他們的?”
曹睿:“那……現在咋個整?”
陳群:“還能咋個整?當然是叫他們快點回來唄。”
“叫他們回來……”曹睿為難了:“這開弓沒有回頭箭,怎麽叫他們回來呢……有了,我把妳陳群的奏章,給曹真發過去,他自己壹看就明白了。”
快馬加緊,把陳群的奏章,送到了大司馬曹真處。曹真打開,先看了壹遍,又看了壹遍,然後再看第三遍。看了三遍之後,曹真就琢磨了,“啥意思啊?陛下他這是啥意思啊……明白了,陛下是讓我速戰速決,趕緊攻入蜀川,活捉諸葛亮,打倒蜀匪幫,趕緊,馬上進軍吧。”
於是魏國三路大兵,壹路由曹真率領,走斜谷。壹路由張郃率領,走子午谷。壹路由司馬懿帶領,從襄陽出發,溯漢水而上,取路漢中。
聞知魏兵大至,諸葛亮厲兵秣馬,還專門修造了兩座城池,日日夜夜枕戈待旦,等魏軍到來撕殺。可是諸葛亮早也等,晚也等,從年頭等到年尾,硬是沒見到壹個魏兵,壹打聽才知道,原來魏兵行至半路,遭遇暴風雨襲擊,道路被沖毀,於是魏兵壹生氣,就掉頭回去了。
妳看這扯不扯。
【8.小偷割麥子】
三路魏兵取西蜀,有頭無尾,半路而歸,這也算諸葛亮的壹次成功戰役。這樣,諸葛亮就等於和魏兵四次交手了。第壹次失街亭失敗,第二次攻郝昭失敗,第三次取武都陰平成功,這壹次曹兵自己撤走,當然要算諸葛亮大勝。
四次交手,兩負兩勝。諸葛亮感覺好沒面子,決定再搞壹次,這次非要搞出點名堂來不可。
這壹次的戰役,正規名稱叫上邽戰役,不正規的名稱叫小偷割麥子。
這壹次又是諸葛亮出手,司馬懿過來抵擋。諸葛亮這邊統三員大將,王平、高翔和吳班。司馬懿那邊也是三員上將,張郃、郭淮和費曜。
此外,這壹次諸葛亮還動用了高科技技術,使用木牛運輸糧草。
木牛,實際上就是壹種小推車,這種小推車,發明者也不是諸葛亮,而在諸葛亮的家鄉,這種車就有很多,當地稱土牛。諸葛亮將其改良,提高了其技術含量,因而命名為木牛。但還有壹種說法,說土牛其實就是木牛,是諸葛亮在西蜀的發明,流傳回到了南陽。總之,土牛也好,木牛也好,就是輛手推車。
戰役開始,諸葛亮先是帶人去打祁山。於是司馬懿就帶了人急忙趕來,到達上邽城。
聽說司馬懿來了,諸葛亮狂喜交加,曰:“司馬懿,妳總算來了,這次不打妳個滿臉是血,我諸葛亮就沒法混了。”
留下王平繼續攻打祁山,諸葛亮率主力人馬,狂襲上邽,去找司馬懿單挑。
收到諸葛亮來襲的情報,司馬懿悄悄把情報藏起來,不給排在末尾的費曜看。不給人家看也就算了,他還把費曜叫過來,忽悠曰:“老費,妳很能打,我看好妳。給妳個輕松活,妳守在這裏,我率主力人馬,去祁山單挑諸葛亮,這次不打諸葛亮個鼻口噴血,算我沒說。”
費曜不知自己被賣,激動的替司馬懿數錢,說:“領導,妳放心吧,反正有妳在,諸葛亮也不敢來這裏,我會帶領群眾搞好秋收的。”
司馬懿帶張郃、郭淮,還有曹丕派來的監軍賈詡,率主力部隊出城,向東而走。當時諸將大叫:“錯了,走錯路了,祁山在西南,怎麽走到東邊去了?”
“快跑啊……”司馬懿大叫壹聲,打馬狂奔:“諸葛亮馬上就來了,誰跑得慢了,被他逮到,可別怪我……”諸將全都傻了眼,才知道諸葛亮就快要到了,不敢怠慢,急忙跟司馬懿比速度,三軍拼命奔逃。
司馬懿逃走不久,諸葛亮就到了,費曜不知來的是諸葛亮,還帶了四千人出城,比拭了壹把,結果被打得飛跑回去,關緊城門,堅決不出來了。
諸葛亮趁機將上邽城周邊的麥子全部收割。割完麥子之後,諸葛亮愉快的同城上傻兮兮的費曜打招呼:“小費,我看好妳,妳站在那別動,敢動我就攻城。”
費曜果然站在那裏,壹動也不敢動。而諸葛亮驅動大軍,不回祁山,沿東追擊司馬懿。司馬懿急忙逃到險要之地,躲起來不吭聲,諸葛亮只好再往回撤。
等諸葛亮走了,司馬懿從隱蔽的地方鉆出來,跟在諸葛亮身後,又躡手躡腳的跟到了鹵城。突然之間諸葛亮的部隊猛轉身,向司馬懿沖過去,司馬懿大叫壹聲:“大家快逃啊,逃慢了被逮到可別怪我……”他壹馬當先,逃到了山頂上,魏兵的大隊人馬,也跟在他後面,稀哩嘩啦的往山上跑。
到了山頂,賈詡第壹個憤怒了。他是曹操時代的老人,有資格氣憤。只聽他破口大罵道:“司馬懿,拜托能不能別這麽不要臉?妳害怕諸葛亮,怕得有點過火了,這事傳出去,我看妳還有什麽臉混。”
張郃、郭淮也氣憤的道:“對啊,壹將無能,累死千軍,妳看我們被妳折騰成什麽樣了?妳要是實在害怕,就壹個人蹲在山上,我們下去打。”
司馬懿問:“妳們真的要打?”
張郃、郭淮:“那能假得了嗎?”
司馬懿嘆息壹聲:“真要打的話,我可提醒妳們壹聲,諸葛亮是天下罕有的奇才,如果戰事不利,大家壹定要保存實力,可千萬別……”
“妳別說了……”憤怒的魏軍,狂吼壹聲,居高臨下俯沖入諸葛亮的陣營之中。
【9.頂級智力對撞】
上邽激戰,正式開始了。這是諸葛亮與司馬懿,三國末期兩個智力絕頂的對頭,歷史性的交手。
時在建興九年五月辛已。
此役,雙方投入的兵馬總數,應該超過十萬,諸葛亮這邊應該不低於七萬,司馬懿那邊應該比諸葛亮這邊更多。是役也,十數萬人馬紮堆在壹起,不要性命的狂砍,直殺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這場戰役,對於魏國監軍賈詡來說,是壹個超過他承受能力的刺激。
確切的說,這根本就不是壹場戰役,而是壹起兇殘的屠殺。戰役壹開始,諸葛亮就揮動小旗,將他的軍隊七扭八擺,指揮著魏延、高翔和吳班三人,忽東忽西,忽前忽後,也不知怎麽搞的,霎息間將魏軍切割成零零星星的小碎塊。結果魏軍將找不到兵,兵找不將,建制被打殘,只能任由蜀兵宰殺。幸虧司馬懿在事先就提醒過郭淮張郃等人,發現這種情況之後,眾將齊齊的驚叫壹聲:“風急,扯呼!”各自亡命而走。
數萬可憐的魏軍,就此全軍覆沒。單只是斫下來魏軍將領的腦殼,就足足三千余顆。士兵就不需要統計了,會把魏國嚇死的。
經過了整整壹天的惡戰,司馬懿終於脫出重圍,只帶了幾個親信忽忙忙落荒而走。
諸葛亮這邊興趣盎然的統計戰果,除三千余顆魏將腦殼之外,尚有五千套盔甲,三千壹百張角弩。看到這個戰果,諸葛亮長長的舒了壹口氣,拜托,老說我徒有虛名,妳再說壹個試試,連妳壹塊斫了。
這次戰役,終於讓人見識到諸葛武候的戰爭智慧,此前沒有人比得了他,此後也未曾再有人超過他。他就是那樣的偉大,雖然殺人不是件好事,可那年月,說這事也未免太不靠譜。
此後壹個月,魏蜀雙方沒有實質性的接觸。然後諸葛亮就接到了漢中留守李嚴的來信,信上說,由於大雨沖毀道路,軍糧接濟不上,請丞相撤軍。
諸葛亮於是在六月間撤軍,司馬懿命張郃追殺,追至木門,突然間伏兵大起,亂箭如雨,老將張郃膝部中箭,不治身亡。
然後諸葛亮才回去,並驚訝的發現,所謂大雨沖毀道路之說,根本是子虛烏有,後方的糧草很充足,可是李嚴運輸不給力,怕諸葛亮批評他,就忽悠諸葛亮回來。等諸葛亮回來後,李嚴又怕責罰,向阿鬥報告說是諸葛亮自己回來的,目的是為了誘敵深入。
諸葛亮也不多說,他把李嚴前後矛盾的信件,全部匯總起來,叫來李嚴,讓李嚴自己給個結論。李嚴耷拉著腦袋,說:“丞相,我錯了,妳批評我吧,我以後再也不敢了。”
諸葛亮嘆息,把李嚴貶為平民。然後諸葛亮提撥了李嚴的兒子李豐為中郎將,並把李豐叫來說:“妳說妳這個爹,他怎麽這個樣子啊。當年我們壹起托孤,發誓要齊心協力,妳要告訴妳爹,做好壹個農民工的本職工作,如果表現的好,還是有可能再回到領導班子裏來的……”從此李嚴對諸葛亮不敢懷有怨恨。等諸葛亮死後,李嚴嚎淘大哭,他永遠是壹個農民工了,再也不會有人,提撥他進領導班子了。
處理了李嚴慌報軍情的事情,諸葛亮投入精力,為北伐的第六次戰役做準備。上壹次,他動用了高科技產品木牛,這壹次,他又推出了新產品,流馬。
流馬是壹種船,全稱是流在水中的馬,船體長而且窄,跟非洲的獨木舟有得壹拼,因此減少了水的阻力,速度極快,這就縮短了航運的周期。
第六次北伐,又開始了。我們知道,這是諸葛亮最後壹次了。他太累了。他把他的壹生,都放在給魏國添堵上了。他也未必喜歡這樣做,但是他也不可能再回成都,因為和阿鬥之間的關系,不好處理。如果他攬事太多,明擺著是架空阿鬥。如果他少攬事,那國家要他這個丞相幹什麽?
他只能壹步步的,走向他必然的宿命。他清楚這壹點,司馬懿也清楚。所以司馬懿在五丈原等等著他,這是兩個強者的約會。
不見不散。
【10.星殞五丈原】
公元234年,諸葛亮統十萬大軍,出斜谷,駐紮於五丈原。他渴望司馬懿出來迎戰,再把司馬懿殺個片甲不留。這個遊戲,玩多少次也不膩。
司馬懿知道諸葛亮的願望,而他所要做的事兒,就是不滿足諸葛亮。所以魏蜀兩軍對恃壹百多天,其間諸葛亮多次求戰,司馬懿都假裝沒聽到。史書上說,諸葛亮為了激怒司馬懿,派人給司馬懿送去女生的露胸裝。司馬懿不好意思穿上,只好向朝廷上奏表,要求迎戰。
明帝曹睿接到奏章,就派了怪老頭辛毗,手持節符來到,下令禁止司馬懿出戰。
聽到這個消息,諸葛亮的傳人姜維氣壞了,跟諸葛亮說:“丞相啊,妳看怪老頭辛毗來了,恐怕司馬懿又有理由不出戰了。”
諸葛亮笑道:“小姜呀,妳要學會多多揣摩人的心思。這司馬懿,他統兵在此,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授。打還是不打,這用得著千裏迢迢的請示洛陽嗎?只是因為如果他不打,就會被人家笑話,所以他向洛陽求助,要求曹睿給他壹個借口。都怪咱們上壹次打他打得太狠,讓他長了心眼。”
諸葛亮的病情嚴重了,就派了使者去司馬懿的陣營。司馬懿詳細的追問使者諸葛亮的生活細節:“他壹天睡多長時間的覺啊?他每頓飯吃多少啊?他壹天工作多長時間啊。”使者回答:“丞相睡眠時間很短,每天晚睡早起,工作上的事情非常細心,有士兵犯錯,二十杖以上的刑罰,都要仔細的復審。再就是丞相的飯量越來越少,每天只吃壹點點。”
司馬懿聽了,搖頭說:身“體是打架的本錢啊,諸葛亮這麽不愛惜自己,能活長久嗎?”
還有壹句話,司馬懿應該說了,但沒有記在史書上:“我跟諸葛亮啊,比的是什麽呢?比智力只是低層次的,真正要比的,是壽命。”
就看誰活得更長!如果我死在諸葛亮前面,魏國豈不悲摧?鐵定就被諸葛亮弄嘩啦了。可諸葛亮如果死在我的前面,等我發威的時候,誰替妳們保衛蜀國呢?所以壹定要愛惜自己的身體。
幾天之後,諸葛亮病情加重,阿鬥派了尚書仆射李福來探望諸葛亮,李福和諸葛亮談過之後,就回去了,沒幾天又回來了。諸葛亮說:“我知道妳為什麽回來,妳上次問我的事情,我跟妳說了壹整天還沒有說完,這次我可以告訴妳了,蔣琬合適。”
李福問:“真的很抱歉,雖然我心裏不情願,可我必須要問,蔣琬而後,誰可繼任?”
諸葛亮說:“費袆可以繼任。”
李福:“費祎而後呢?”
諸葛亮不再回答。
這段問答,是李福來問諸葛亮身後之後的安排。第壹次的時候,諸葛亮可能是認為自己的身體,還能夠撐得住,所以拒絕回答。幾天之後,李福再回來,諸葛亮知道已經是回天無力了,所以事先安排下丞相的繼任人選。
就在這個月,諸葛亮歿於軍中。
他死了,標誌著三國分裂時代的結束,從此再也無人能與司馬家族的智力相抗衡,三分的天下,勢力將由這個後起的勢力所取代。
這也是三國時代最迷人的地方,這個時代的歷史進程,完全是靠了強者的智力優勢所推動。當智者壹個接壹個的離開人世,這世界,終究要回復它慣常的平庸軌跡。
尾聲 黯淡的落幕
【1.姜維九伐中原】
諸葛亮死了,但歷史的聚光燈,仍然是打在蜀漢的舞臺上。因為還有個姜維。他在,西蜀仍將他的活力,以特有的折騰方法,堅持下去。
《三國演義》說姜維九伐中原,這四個字,錯了三個,只有壹個九字是對的。歷史上,姜維確曾有九次用兵,但地點都跟中原不貼邊。
第壹次,是延熙十壹年,姜維申請對魏用兵,大將軍費祎不樂意。費祎這個人,他的名字竟然出現在歷史上,委實古怪離奇。他可能是史上最不稱職的大將軍,他那別開生面的死法,可以做為這個結論的壹個註角。
當時有個叫郭修的人,是西平郡人氏,曾被姜維占領了西平郡,將當地的老百姓全都綁了肥肉票,綁到了蜀國納稅。這個郭修就是在這次事件中被擄來的。到了蜀國之後,他積極表態,說我熱愛蜀國,並很快脫穎而出,受到了大將軍費祎的信任。
壹天,大將軍費祎招呼朋友喝酒,酒桌上就有這位郭修,等大家喝得五迷三道時,郭修起身,將赫赫的大將軍費祎,壹刀捅了個透心涼。大將軍費祎就這麽死了,如此可知此人的水平,實在是有點不靠譜。更不靠譜的是郭修,誰也不明白他為什麽要和費祎同歸於盡,理由呢?動機呢?好象都沒有。
現在,這個不靠譜的大將軍費祎,正領導著蜀國人民奔小康,他當然不會支持姜維的軍事行動,甚至當面對姜維說:“妳能不能歇歇,啊?我說妳能不能別鬧事?連丞相都弄不明白的事兒,我們又怎麽可能平滅魏國?”
最後費祎只給了姜維壹萬人,結果姜維出馬,行至隴西,就被魏將鄧艾給打回來了。
次年,費祎還是只給姜維壹萬兵,讓姜維去打。姜維可不敢去上邽或五丈原,諸葛亮去這種地方,照例是要帶十萬兵馬的,姜維以如此少的兵力,只能繞到青海壹帶,溜撻了壹段時間,就回來了。這是姜維第二次用兵。
終於等到費祎被郭修莫名其妙的搞死了,姜維趁機組織第三次用兵,帶了三四萬人馬,氣勢洶洶殺奔南安。但這個破南安,卻說什麽也攻不下來,不久魏國援兵抵達,姜維只好撤退。
次年,姜維再戰狄道襄武,這壹仗,打得真漂亮,抓獲了三個縣的老百姓,把這些老百姓強行綁了肥肉票。蜀國戰事太頻繁,老百姓不夠用,只能夠去別的國家搶。這是姜維第四次用兵。
第五次,姜維終於打出了水平。這壹次,因為魏國的夏候霸跑來入夥,姜維的實力壹下子增強了。夏候霸跳槽來蜀國,是因為魏國那邊,司馬家族的勢力越來越強勢,曹操壹家已經沒法混了,只能往西蜀這邊跑。這壹次姜維與夏候霸聯手,大戰雍州,殺魏兵數萬,戰果直逼諸葛丞相時代。迫得魏國出動大軍來對打,姜維趁機收兵,把魏兵氣得半死。
第六次姜維又有點郁悶。因為第五次出兵表現較好,所以他晉職為大將軍,原來的鎮西大將軍,他分給了胡濟,並與胡濟分兵而行,合擊段谷。姜維是在指定時間抵達了指定地點,可是胡濟遲到了,結果姜維被魏將鄧艾打得好慘。回來後姜維仿效諸葛丞相的做法,把自己降職,並嚴厲的批評了自己。
第七次用兵,是被諸葛亮的堂弟勾出來的。諸葛這壹家,是極為詭異的,諸葛亮在西蜀做丞相,他大哥在東吳吃飯,還有個堂弟諸葛誕,在魏國那邊打工。起初諸葛誕在魏國那邊混得也不錯,人前人後風風光光,但隨著司馬家族勢力的擴張,尤其是司馬昭的謀篡之心,路人皆知的時候,諸葛誕越來越難混,最後終於鬧翻了。於是諸葛誕引兵投東吳,從此與魏國叫板。
姜維抓住這個機會,集合了幾萬人馬,從駱谷的小路通過,抵達魏國修築的壹座小長城之下,向司馬望挑戰。魏將鄧艾超喜歡扁姜維,聞訊起來加入,此後鄧艾與司馬望閉門不戰,存心把姜維拖跨。最終姜維糧草被拖光,只好撤退。蜀後主劉禪聞知,大喜,恢復姜維的大將軍職務。
這次恢復職務,是姜維和阿鬥最後的蜜月了。此後姜維因為勸說阿鬥遠離壞宦官黃皓。阿鬥也是好心,把這事告訴了黃皓,還讓黃皓去姜維那聯絡感情。但姜維卻知道自己危險了,黃皓這種小人,肯定會暗算他的。從此姜維不敢再踏近成都半步,帶兵去洮水北岸避難。魏將鄧艾聞知此事,大喜,就跑來砍姜維,砍得姜維撒腿逃到甘肅西南。這壹次雖非是姜維主動出兵,但被砍也證明了他是國之棟梁,不棟梁才懶得砍妳。所以這壹次,就算是姜維第八次用兵。
第九次是姜維人生最郁悶的時候,那天他正在甘肅西南的沓中認真耕田,魏將鄧艾帶了三萬兵來了,牛烘烘的沖姜維叫板。姜維就和鄧艾對砍,正砍得如火如荼,鄧艾突然說:“老姜,我有壹個壞消息,壹個好消息,妳想聽哪壹個?”
姜維狐疑的問:“啥消息啊,妳先說好消息吧。”
鄧艾說:“好消息就是,那個壞太監黃皓,他再也不可能暗算妳了,我們替妳把他搞死了。”
姜維:“妳們怎麽可能把黃皓搞死?那壞消息是啥?”
鄧艾:“壞消息就是,妳們蜀國已經滅亡了。”
姜維:“妳騙人,騙人……”
然而鄧艾真的沒騙姜維。這壹次是司馬昭親自帶隊,兵分三路,第壹路就是鄧艾,率三萬人馬牽扯姜維。第二路是個叫諸葛緒的,也帶三萬人,攻打祁山,切斷姜維的後路。第三路是由鐘會,帶十幾萬人翻越秦嶺,進取漢中。
姜維壹聽就急了,撇下鄧艾,急忙回軍,途中遭遇諸葛緒攔截,被姜維成功脫走。不曾想鄧艾卻趁機從陰平翻山而過,穿越七百裏五人之境,抵達成都。
蜀漢後主阿鬥聞鄧艾軍到,出城投降。劉備苦心開創的基業,就這麽江湖除名了。
【2.先滅劉備,再滅曹操】
西蜀帝國滅亡,下壹個就輪到了魏國。
西蜀地盤太小,國土面積只占天下的十分之壹。所以小小的西蜀,是被人從外部攻破。而攻破西蜀的魏國占了天下五分之四的面積,比較的強勢。所以這個堡壘,必須要從內部攻破。
實際上,正是因為西蜀的滅亡,才導致了魏國除名江湖。這是因為司馬氏在滅亡了西蜀之後,以此為因由,認為自己理應升官。可這時候司馬氏已經稱王了,再晉升,曹操家族就得給人家把龍椅騰出來,不騰還能怎麽辦?
天下英雄,使君與操。所以司馬氏的人生理想,就是先滅劉備,再滅曹操,唯我司馬,壹家發飆。但這事也不能怪人家司馬氏,怪只怪曹操的後人,猶如耗子下豆鼠,壹代更比壹代糟。
曹操的兒子,就是魏明帝曹丕。這個曹丕很有型,他當皇帝的時候,有個名士王粲,他死了,曹丕親自為他主持追悼會。會上,曹丕悲痛的說:“王粲生前,最喜歡聽驢叫,今天我們在這裏,懷念王粲,為了表達我們沈痛的心情,我提議,停止奏哀樂,讓我們每人學壹聲驢叫,以慰籍王粲的在天之靈。”於是參加追悼會的各級領導,齊齊的伸長了頸子,發出了“噅嗚、哇噅、烏哇”的驢鳴之聲。這種風格,硬是麻辣,連驢都表示郁悶。
曹丕另壹件史冊留名的事情,就是強行占有了袁紹的兒媳婦甄氏,但是曹丕的弟弟曹植也在暗戀甄氏,遂有《洛神賦》的千古絕響,至今被文人品讀。只有甄氏比較悲摧,後來曹丕不愛她了,就逼她自殺了。
曹丕死後,兒子曹睿即位,史稱魏明帝。
曹睿之所以接班,是因為文帝曹丕帶他去打獵,曹丕先射殺了壹只母鹿,然後叫小曹睿快點殺掉小鹿。曹睿卻擲弓於地,垂淚曰:“陛下已經殺了母親,臣不忍再殺其子。”這個表現極具動感,符合儒家明君思想的觀念。由是曹睿登基,是為明帝。
但這個明帝,卻比任何人都糊塗,他死後曹芳即位。但曹芳卻不是曹睿的兒子,他的身世是壹個謎。登基後他發現司馬氏家族已經掌握了軍政大權,心中不忿,就想打掉司馬反動集團,但因為智力不足,結果反而被司馬家族廢掉皇帝之位,改由高貴鄉曹髦做皇帝。
這裏說的司馬家族,主要是指司馬懿的兩個兒子:司馬昭和司馬炎。正如此前的漢臣,不睬漢獻帝,卻為曹操壹家賣命壹樣。現在的魏臣,也不買曹氏家的帳,只聽司馬老板的。所以權力落入司馬氏之手,讓曹家郁悶無語。
小曹髦年輕氣盛,發現他被置於早年漢獻帝的位置上,他拒絕命運的安排,就率了童仆丫鬟,登上戰車,去討伐司馬氏。途中被司馬氏的親信賈充,帶領太子舍人成濟攔住。小曹髦沖他們比比劃劃:“沖啊,殺啊,最後的勝利,壹定是屬於我們老曹家的,老曹必勝,司馬必敗。”
看著小皇帝胡鬧,誰也不敢上前打殺。壞心眼的賈充就催促成濟,曰:“司馬家養妳幹什麽?不就是這時候用的嗎?沒事,妳上前殺,我看好妳。”
缺心眼的成濟就沖上前,壹戟戮死了小曹髦。事後朝中大臣吵吵嚷嚷,要求司馬昭交出兇手。司馬昭就說,“這事真的不怪我,我怎麽可能讓人殺害皇帝呢?我對陛下的壹片赤誠之心,唯天可表。”
左仆射陳泰說:“那妳也得交出兇手賈充,必須要滅掉賈充的九族。”
司馬昭說:“賈充,是我的哥們兒。要不這樣吧,老陳妳再想想,還有沒有別的法子?”
陳泰道:“不可能有更輕的法子。”
司馬昭:“怎麽可能沒有更輕的,肯定有……要不這樣好了,咱們把成濟殺掉,連他的九族壹塊滅了吧。反正這家人都缺心眼,活著也沒什麽勁。”
成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黑鍋典範,此後再有替別人幹臟活的,就拿成濟來打比喻。
然後司馬炎又從曹家的後人裏,挑了個小曹璜,這可憐孩子的使命,就是要把曹家的皇位,禪讓給司馬炎。
魏國滅亡,在蜀國滅亡的次年。史書上說,當時司馬炎打死也不肯做皇帝,可憐的小曹璜苦苦哀求:“求妳了,大爺我求了,妳就當皇帝吧……”
司馬炎大義凜然的拒絕了:“我司馬炎何許人也?決不會接受妳的要求。”
小曹璜:“求妳,求求妳,妳不當皇帝,我可就悲摧了……”
司馬炎不為所動:“休想誘惑我!”
小曹璜:“妳要是不當皇帝,妳全家死光光。”
司馬炎:“妳這破孩子,那我就……委屈自己吧,這也是為了天下蒼生啊。”
蜀魏相繼滅亡,東吳帝國的生命進入了倒計時。
【3.混亂是歷史的主旋律】
曹操66歲死,劉備63歲死,只有孫權壽命最長,活了71歲。
孫權是父親是孫堅,母親是吳才女。這是壹雙完美的結合,男人有勇氣,女人傳遞智慧。但不幸的是,孫堅的血液裏,潛伏著瘋狂的種子。說明白了就是,孫氏家族,患有家族型精神疾病。
有什麽證據呢?最早發病的就是孫權,他曾經因為喝高了,就要殺死只會拍馬屁的名士虞翻。此後孫權又和老臣子張昭翻了臉,張昭賭氣,躲在家裏拒絕出門,孫權在門外喊他,張昭不回答。孫權就用泥土把張昭的家門封了,後來又在張昭家放火,想把張昭燒出來,這種表現,太孩子氣,距離成年人明顯有點太遠。
孫權死後,小兒子孫亮獲得皇位。孫亮的母親姓潘,因為她父親犯罪被殺掉,她也被擄入宮中為奴。潘氏被罰在宮中的織房織布,有天她正紡織,孫權突然跑了進來,發現潘氏很美,就不由分說強暴了潘氏,生下了孫亮,他是孫權的第七個兒子。
孫亮自幼聰明,有壹次他想吃蜂蜜,吩咐太監去找負責看管庫府的官員要,蜂蜜拿來之後,卻發現裏邊有老鼠屎。於是孫亮就把看庫府的官員叫來,問:“太監有沒有朝妳要過蜂蜜?”官員回答:“要過,但我沒給他。”孫亮笑著剖開老鼠屎,發現裏邊果然是幹燥的,這證明老鼠屎是剛剛放進去的。他的聰明,讓人大吃壹驚。
但孫亮登基時,年齡幼小,才剛剛九歲。政權被權臣孫綝掌握。這個孫綝,是孫堅弟弟的曾孫子。於是小孫亮就秘密布置,準備打掉孫綝反動集團。
於是孫亮找來皇後的兄弟全紀,對他說:“我將安排打掉孫綝這壹夥人,計劃已經擬妥,不會有任何問題。此事由妳和妳父親來執行,但是,妳母親是孫綝的堂姐,所以這事千萬不要告訴妳母親,聽清楚了沒有?”
全紀說:“放心吧陛下,這點分寸我還是有的。”
然後全紀回家,母親問他:“皇上找妳啥事啊?”
全紀說:“沒啥事,就是要打掉孫綝這夥人。這是國家機密,媽妳可別告訴別人。”
全紀母親說:“妳看妳這孩子,妳當妳媽是愛扯老婆舌頭的女人嗎?”
說完,全紀母親就找來個小丫鬟,說:“我這裏有封信,是說皇帝要打掉我堂弟孫綝,妳讓孫綝快點跑,信壹定要安全送到,聽見了沒有?”
小丫鬟把信給孫綝送去。孫綝哭了,說,“還是堂姐疼我啊。”
於是孫綝連夜起兵,殺入堂姐家中,把堂姐夫當場殺掉,嚇得堂姐兩眼翻白。而後孫綝率兵入宮,廢掉了聰明的小皇帝孫亮。
孫亮只做了七年皇帝,就被廢掉。又兩年,孫亮自殺。死時才剛剛18歲。
廢了孫亮,孫綝立了孫亮的六哥孫休為帝。孫休做了六年皇帝,才30歲就死了,終於輪到了精神病人孫皓登基。
孫皓此人,屬於典型的人渣類型,他上任後就下令所有的大臣,都要把女兒送進宮裏,由他挑選,挑剩下的才允許出宮嫁人。此外他還是壹個酷刑發燒友,特別喜歡用最殘酷的毒刑,折磨無罪的人。為了湊夠足夠的人數供他殺戮,他安排了十個太監站在朝堂上看,太監看誰不順眼,就把他拖過來,或者是活生生的剝掉臉皮,或者是摳出眼珠。又嫌處理屍體麻煩,就下令引湍急的流水入宮,屍體直接扔到河水裏,順水飄走。
有個大臣賀卲,因為勸孫皓不要這樣殘暴,讓孫皓懷恨在心。不久賀卲中風,喪失了語言能力,孫皓命人把他捉來,嚴刑拷打:“說話,妳給我開口說話……”非要逼賀卲開口。打了壹千多鞭,賀卲仍然沒有恢復語言能力,孫皓大怒,認為賀卲存心跟他擡杠,就用燒紅的鋸子,鋸下了賀卲的腦袋。
這樁慘事,還引爆了壹個成語。說是賀卲的兒子,後來到了晉武帝司馬炎那裏打工,忽然有壹天,司馬炎興致勃勃的問他:“咦,以前孫皓曾用燒紅的鋸子,鋸下了壹個人的腦殼,那個倒黴蛋是哪個呀?”
當時賀卲的兒子悲憤交集,哭著說:“臣,進退維谷。”
這件事,羞得司馬炎好多日子不好意思見人。
相比於司馬炎,孫皓這邊是沒有絲毫羞愧感覺的。因為他與正常人類的情感相隔膜,再就是智力也有欠缺。有個叫刁玄的江湖騙子忽悠他,說:“黃旗紫蓋,見於東南。終有天下者,荊揚之君。”意思是殘暴的孫皓將壹統天下。猜猜孫皓幹了件什麽事?他立即帶領士兵出發,浩浩蕩蕩的要去洛陽,接管國家政權,途中遭遇大風雪,凍死士兵無數。士兵們憤怒的說,如果遇到晉兵,我們就立即反水,孫皓這才不得不中止這不靠譜的行動。
看這孫皓鬧得實在不象話,西晉司馬炎只好出來管管他,晉軍水陸齊下,滅亡東吳,時在公元280年。
至此,三國俱滅,天下壹統。但這個壹統只是個短暫的過程,接下來還會有更大的亂子爆發。西晉很快也會滅亡,五胡亂中華的南北朝時代行將到來。
何以天下如此紛亂?這是因為,中國人的思維認知是混亂的。比如說,早年間曹操家族奪取漢家江山,西蜀諸葛武候以此理由,出兵討伐。再後來司馬家族奪取曹家江山,西蜀姜維又以此理由討伐。這個理由說透了,其實只有壹句話,暴力政權不具有合法性。但中國人缺乏這種觀念,只能被動的接受壹個又壹個不合法的暴力政權,既然政權不合法,又如何法制天下?
所以亂與治,就成為了我們歷史上經久不衰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