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邊緣世界

原艾倫

科幻小說

瀚海市只是壹個小山城,明明四面環山,處於大陸腹地,卻讓聞其名者誤以為是壹個濱海城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95章 火星基地

宇宙的邊緣世界 by 原艾倫

2019-2-4 09:32

  火星東南部埃律西昂火山和奧林匹斯火山之間的巨型隕坑旁,是壹塊平坦且空曠的區域。
  看得出來,這塊平坦的區域已經經過了人類文明的改造,化身成壹個宇宙飛船的起降平臺。
  “轟隆隆~”
  仿佛可以聽到推進系統轟鳴的聲音。
  強大的氣流瞬間翻卷起漫天的滾滾紅塵。
  壹艘看上去極具科技感的宇宙飛船正緩緩地,平穩地降落在起降平臺之上。
  這正是踏過壹路星辰大海,從遙遠的地球飛來火星的“未來號”恒星際宇宙飛船。
  對了,嚴格的說,它目前還算不上是恒星際宇宙飛船,它還只是壹艘未完成品。
  早已經在平臺遠處等候的火星基地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團隊,等到橘紅色的塵埃稍稍退去,便紛紛迎走上前去,列隊迎接遠道而來的地球同胞。
  經過近五年的持續建設,火星基地已經初現規模。
  目前,常駐於此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已經達到了200多人。
  火星基地的地址不在別的地方,正是原晧宸當年發現【創世之源】的巨型隕坑。
  只是,如今的隕坑早已經幻化了昔日的面貌。
  壹眼望去,就可以發現,隕坑的頂部已經被強度極高的金屬格子結構透明保護罩徹底包圍了起來。它不僅可以為火星基地隔絕輻射,起到很好的保溫效果,還可以阻擋小石塊和火星表面沙塵暴的侵襲。
  保護罩頂部是壹個巨大的平面結構,上面還架設了十八條軌道,用於保障日常維護工作之用。這樣,簡單的操作機械人就可以在保護罩頂部完成修繕和清掃灰塵的工作。
  巨型隕坑底部的空間很大,之前原晧宸他們發現的,通往隕坑底部的道路已經進行了全面的拓寬加固改造,現在這裏已經成為了整個火星基地的主出入口,可以滿足各種型號的交通工具順利進出。
  隕坑的四壁和底部也經過了特殊處理,以保證氣密性,並防止來自地下的壹些有害物質的威脅。
  基地之內,也就是隕坑的底部,被設計劃分為十個區域,每個區域都有相應的計劃職能。
  不過,由於時間緊迫,目前火星基地才剛剛完成第壹階段的建設任務。
  所以,現在只有三個區域被建設完成,其承擔的主要任務是為【創世之源】的研究創造必要條件。
  而其他區域的建設工作暫時還在討論當中。
  在目前的地球文明範疇裏,火星還算是壹個遠離地球的遙遠行星。人類能夠在短短的五年時間內,建設完成如此龐大的火星基地,確實是壹件讓世人嘆為觀止的事情。
  這壹切正是印證了那句老話——團結就是力量!
  當全世界人民都集中力量共同朝著壹個方向努力的時候,確實能夠展現出驚人的力量,創造出偉大的奇跡。
  火星基地第壹階段建設完成之後,基地內部就會開始嘗試自行創造各種日常所需的補給物資。而地球還會繼續向火星空投各項必須的物資,直到火星基地能夠完全做到自給自足為止。
  在火星基地的四周是剛剛建成的,無比龐大的太陽能電池板陣列。
  火星基地將由此依靠太陽能維持基地的日常供電,當出現持續惡劣的天氣,則需要依靠核能來為基地提供額外的能源保障,不過,核燃料暫時還無法從火星基地采集,它們全部來自地球。
  火星基地已經建設完成的了兩條水資源生產線。
  生產線上,專業的設備每加熱0.03立方米的火星土壤,就能夠獲得約壹升的水。這足以滿足基地的水資源自我供給要求。解決了水資源的供給問題,就能大幅降低火星基地的運營成本,增加人類在這個紅色星球上活動的“彈性”空間。
  與此同時,因為有了液態水,科學家們便開始利用電解技術將水分解為氫氣和氧氣。雖然全世界人民都知道這樣制造氧氣的成本花費太高,但是人類的生存肯定離不開氧氣,而這個資源在火星上卻十分稀缺。
  這確實是目前最佳的方案,因為不管怎麽算,通過電解水來收集氧氣的方式也遠遠比從地球上空投氧氣罐子劃算得多。而且,電解水產生的氫氣還可以作為燃料,所以這筆買賣在火星上還算是換算的。
  下壹步,農業科學家就要開始改造基地內部的火星土壤。因為大多數的火星土壤酸堿度都不適合植物生長,而且土壤中含有大量鉛、汞、砷等有害元素。如果農作物吸收了這些元素,結出的果實也將具有壹定的毒性。
  土壤化驗的結果中也有好消息,火星土壤富含硝酸鹽,這可是壹種很好的肥料,如果土壤配制適當,水澆得合適。很快,火星基地裏就將生長出第壹批綠色植物和農作物。
  到那個時候,植物光合作用也將極大緩解氧氣稀缺的問題,並形成壹個簡單的生態循環。
  除此之外,基地科學家還在火星沙土裏發現了很多寶貴的資源,特別其中有含量豐富的鐵和矽。各種金屬礦產資源的開采計劃已經在積極的嘗試之中。
  當火星基地科研制造出各種原材料之後,3D打印機器人就可以利用這些原材料源源不斷地制造各種建築耗材。
  如果壹切順利,火星基地必定會越來越完善,並不斷成長壯大,成為地球文明探索宇宙空間的壹個前哨站。
  當然,壹切的前提條件是人類社會和地球文明可以順利地延續下去。
  ……
  這次和原晧宸壹起到達火星基地的還有另外20名科學家和工程師(短期航行不收人員限制,漫長的旅途就不適合乘載太多宇航員),他們將壹同參與“未來號”宇宙飛船的最後階段改造工作。當改造工作完成之後,他們之中的大多數人會繼續留在火星,參與火星基地下壹階段的建設工作。
  “嗡嗡~~”
  “未來號”宇宙飛船的艙門緩緩地展開。
  原晧宸率先從宇宙飛船中走了出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